宁阳彩粽(1)

家乡区县: 宁阳县

端午节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民俗活动之一,各地端午节的活动内容等等不一。为避邪迎吉祥保平安,在山东的中部、西南部,每到端午节这天,人们不仅吃粽子、扔粽子和吃鸡蛋,还在门口悬挂艾叶和粽子。这儿所挂的粽子并不是人们所吃的那一种,而是用丝线或七色线缠绕几何壳体而成的一种图案多样、色彩绚丽的手工艺品,当地人们称之为宁阳吉祥彩粽。 历史渊源 宁阳彩粽及送彩粽习俗在宁阳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宁阳彩粽是传统的手工艺品,来源于“缠画”,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宁阳吉祥彩粽。由于制作精美、寓意深刻,逐渐在社会上有了很大影响,形成了送彩粽习俗。

相传在乾隆年间,宫里的贵夫人跟随乾隆皇帝来泰山拜山敬神将此手艺传给当地王家画铺(当地有名的艺术世家)。因为它是用丝线、金银线缠绕成不同形状的几何体而成的,带着皇家的尊贵,象征着吉祥平安,因此人们便称其为“吉祥彩粽”。由于彩粽寓意深刻,观赏性强,当地便逐渐形成了端午送彩粽的习俗。王家画铺当时偏爱女孩就是因为女孩子多数心灵手巧,因此,吉祥彩粽的传承方式便有了“传女不传男”之说。解放前,彩粽制作比较简单,形体以棱形、三角形等为主,颜色单一。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这一习俗只在宁阳及其周边地区延续和发展。解放后,经过吉祥彩粽数代人的不懈努力,端午送彩粽以宁阳为中心,辐射和影响地区越来越广泛,参加历年泰山庙会和三孔庙会,同时她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得到改进提高和创新。文革期间,由于受“破四旧”的影响,端午送彩粽习俗进入低谷。改革开放后,在第四代传人张富兰等人的努力下,端午送彩粽习俗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1997年第四代传人张富兰应邀参加了北京国际民间民俗工艺展销会,全国一百六十家民间工艺和几个外国工艺同时同地展出,吉祥彩粽是独一家,并且受到中外人士的欢迎喜爱。原中国民俗学会会长钟敬文见到彩粽后,用如诗般的语言赞美道:“这种艺术,不但有着光辉的历史,而且将伴随人民生活的足迹,直到遥远未来!”原国家文化部高占祥部长也为其题字,称其为“神奇的手”。宁阳彩粽曾送给过李先念同志的夫人林佳梅女士及多位名人收藏。现在,以宁阳为中心的鲁西南地区每到端午节,千家万户的大门上,各家各户的车辆上,大人小孩的脖子上都悬挂着相互奉送的彩粽,彩粽大小不一,形式各样、芳香怡人。

逆鳞(2014-11-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