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腐败是一种普遍现象。它存在于任何一个社会,除非没有物资可贪没有权力可腐!其贪污腐败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统治阶级防腐和惩治的力度。
依我个人观点,贪污腐败是从病态心理开始的。大凡掌权的人,他们都是有智力,有能力,有经历,有资历的,他们在“平凡”众生中属于拔尖的,或者说是首先拔尖的——所谓赢在了起跑线上,遇到的伯乐的人。
贪污腐败分子之所以赢在起跑线上,输在了赛程中,是因为其心理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原本就动机不纯。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种病态心理:
成功的方式不可取。为了达到目的,可以无限制地忍耐、透支、进取,还美其名曰“忍辱负重”,一旦得势便将全部 “委屈”一齐释放!这是报复心理。
因为对社会和他人的不信任,当自己身处权力中心之时极力腐败,尽可能的捞个够、玩个够。这是卸任后的不安全感心理。
侥幸心理。刚到任时,吃吃喝喝不占,时间长了,看来占点也没事,最后发展到无所谓,能占多少占多少,能拿多少拿多少;“我每天分贪一小点,人不知鬼不觉”;“这些年我的官位越升越高,权力越来越大,以前那些事都是小事,他们不会拿我怎么样的”;“窃钩者诛,劫国者诸侯”;以为自己功勋卓著、名声显赫,“谁敢把我怎样,统治阶级的那些人都是我的‘铁哥们儿’,大不了功过相抵”。
从众心理。在一个集体,“大家都在贪,很多人比我贪得多,会拿我怎样?”;“别人都在贪我不贪,比跟贪还要死得早一些”;“从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到基层某某单位出会计、纳员,再到一个小小的村委员主任、村长,其贪污腐败的数额越来越大,有的被判死缓,有的才几年徒刑,而“我”不贪,不是“亏”死了?”
补偿心理。“我这个部门是要害部门,每年创收那么多,做了那么大的贡献,我少捞一点就是了”;为了当官,为了好好当官,没有照顾好家庭,心里挺愧疚,给老婆孩子置办一些东西吧;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眼看那些退休了的门可罗雀,退休工资比现在收入又低得多,什么英模、功模、劳模,等要到退休时才发现没有多大用处啊,有人送就收点吧,能占就占点吧;人不风流枉少年,宁在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情人跟了我这么多年,得准备点礼物给人家吧,如果退位了就不好办了;情人、“二奶”逼得这么紧,哎,花点钱送“瘟神”吧。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自以为是地认定自己就是精英,有很高的智力,很强的定力,能做别人所不能做之事,玩弄他人于股掌之间,凡事能见好就收,收发自如。殊不知,有了这些病态的心理暗示,就一步一步地走向了另类的精英,不得不倒在即得利益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