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这里属冀、幽二州地。春秋时期属燕地,战国时大凌河以西属燕国辽西郡,以东属燕国辽东郡。秦、西汉时分属辽西、辽东郡地,东汉时大部属辽东属国。三国时属幽州昌黎郡地,晋代属平州昌黎郡地。隋代时西部属柳城(今朝阳)郡地,东部属燕郡地。唐代初属营州(今朝阳)总管府辖,后属安东都护府辖,废府后归平卢节度使辖。
据《辽史·地理志》记载,锦州是辽太祖阿保机于 926 年(一说 924 年)以汉俘建立的州,属于皇帝的翰鲁朵统领,锦州之名始于此时。《辽西走廊史话》认为阿保机把中原地区善于织纺和养蚕的汉人俘户编在一起,设立州府管理他们,生产专供皇家使用的绫帛绸锦,因而用锦缎、锦衣、锦绣命名为锦州(这只是其中一说,其他还有“锦川说”、“袭唐锦州说”、“锦衣玉食说”等)。
金代改辽道制为路制,当时属北京路辖,元代分属大宁路和广宁府路辖。
明代建军卫制,下设卫所,当时置广宁卫,广宁前、后、左、右、中(今锦州)屯卫,以及义州卫、宁远卫,先属辽东都指挥使司,后属辽东巡抚辖。因锦州地处关外咽喉要道,是关宁锦防线的前沿,从 1627年到1642年,清军曾6次围攻锦州,最后经松锦之战后,锦州终为清军占领。
清康熙元年并广宁中、左、右、三屯卫为锦县;康熙三年设广宁府,不久撤销;康熙四年设锦川府。
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设县,当时各县属奉天省辽沈道辖。
1928年废除道制。
1929年省改名辽宁,当时各县直隶辽宁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各县皆属伪奉大省。
1934年设锦州省,管辖各县。
1937年伪满政权施行市制,始设锦州市,中县分治,伪省、市、县公署皆驻锦州。
抗日战争结束后,共产党曾一度建立辽西专员公署和锦州市政府。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结束后,属热河省热东专署辖。
1949年1 月成立辽西省,省政府驻锦州。
1954年8 月辽东辽西省合并为辽宁省,锦州市为省辖市,以后两次成立锦州专区。
1968年专区撤销后成为辽宁省的一个地级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