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兵米

家乡区县: 天津津南区

小站是一个“因兵而兴,因米而名”的小镇,小站稻在几十年前,曾经享誉海内外, 清同治十年(公元1859年),防军提督周盛传率兵十八营,进驻马厂(河北省青县境),修建新城(今塘沽区新城镇)至马厂大道,沿途设站,十里一小站,四十里一大站,如今的小站镇及西小站、东大站村即由此而得名。周为补充军饷,先在新城附近垦田种稻,并吸取前人种稻经验教训,先从兴修水利入手,于光绪元年(1875年),令淮军士兵十四营移屯小站一带开挖马厂减河,其首端在今静海县大张屯乡靳官屯村,与南运河(也叫御河)疏通。同时在河边修拦潮大堤,预防海潮侵袭。遂在小站一带垦荒种稻,收成颇丰。南运河水源上游来自黄河,含淤泥和腐殖质较多,水质很好,灌溉稻田不仅省肥高产,稻米外观、蒸煮、食味品质均佳。科学考证,应是形成“小站稻”名特优产品的主要因素。并使其成为清皇室的贡米。声望遂超过了葛沽稻。 20世纪三十年代后,又从日本、朝鲜引进“银坊”、“水源”等优良品种,米质更佳,真是“一家煮饭,四邻飘香”,小站稻已成为天津的风物珍品,闻名遐迩。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小站稻生产,推广普及科学技术,水稻品种不断更新更换,栽培技术逐步改进,稻米品质和产量大大提高,改善了人民生活,并以特二级质粳米出口,换取外汇,支援国家建设。
小站稻由周盛传的部队开垦种植而来,因此也叫“小站兵米”现在的小站稻依旧享誉海内外。得到很多人的赞誉。

我哪儿知道啊(2014-11-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