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的樱花已经有着很长的历史,更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关于武大樱花多数人并不很清楚,只是停留在日本军人栽种的那种认识状态上。因此美丽的樱花虽然渲染春色,给了人们美的享受,但也带了一些“烦恼”。有人认为樱花是国耻的象征,有人说不要把樱花复杂化;有人说武大因樱花而美丽;也有人说樱花因武大才迷人。1939年日军当年在武大种下的小日樱花不超过30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樱花大道上。抗战胜利后,武大于1946年10月复归珞珈山;1947年3月,武大生物系师生观察发现,校园里共有28株樱花树开花,它们均匀地分布在老斋舍三个拱门之间及其两侧的四个门栋前(每个门栋前各有7株)。(至今那些日军栽种的樱花树都早已老死。)1939年日军占领武大校园时曾种下约30株小日樱花,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樱花大道上。抗战胜利后,武大于1946年10月复归珞珈山。所以有些人说武大樱花是国耻的象征,因为有过日本军人栽种的历史。1957年,武汉大学对这些樱树进行了更新。1973年,武大农场又从上海引进了一批山樱花,同时再次更新了已老化的樱树。由于樱花树的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二三十年,1939年由日本人种下的第一批日本樱花,50年代更新时已基本死绝。因此,我们今天在武大所看到的日本樱花,已远非当年日军所留下的花种了。日本国的樱花再次来到武大珞珈山,已经是30多年以后的事情了。但这次已非国耻的印记,而是和平与友谊的象征。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大山樱,其中800多株留在了北京,种植在玉渊潭、植物园及陶然亭等京城几大公园里,100株植于周恩来曾居住过的南京梅园新村;由于周恩来也曾在武汉大学居住过,于是中央有关部门便将其中50株转赠给武汉大学,由园林部门栽植于半山庐前,1976年开花。本来樱花只在老斋舍前有栽种,80年代,武汉大学绿化委员会成立后,对校园内的樱花树进行了全面、合理的布局,扩大了樱花的栽植地段,使樱花树从樱花大道及其道下的广阔地带,逐步扩展至鲲鹏广场、第四教学楼、人文科学馆以及行政大楼等处。武大还经常将自己繁殖培育的各种樱花品种赠送给其他兄弟院校和社会单位,如1988年就转让16株名贵品种垂枝樱花给当时的中南财经大学(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在财大的思园落户生根,1991年又转让200多株3个种、近10个品种的樱花树苗给北京玉渊潭公园的樱花园。武大园林部门正在继续努力采取有力技术措施,保护樱花,并不断繁殖和培育新的樱花品种,以求更进一步地美化珞珈山校园。2011年,武大校园内已有樱树1000多株,内含日本樱花(即江户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桃(经常被误称为云南樱花)共四个植物学种和十多个栽培品种或变种。在武大校园里,除樱园外,第四教学楼、鲲鹏广场、人文科学馆、行政大楼、校医院一带以及工学部主教学楼、信息学部星湖、医学部等处皆有樱可赏。而最佳的赏樱地点,还是莫过于“樱园”,这片直接以“樱”命名的园区了。樱园一带以小日樱花为主,收集了早樱、晚樱和垂枝樱等共6种10余个佳品的樱花,花色丰富,绚丽多彩,枝、干多异且花期不同。每当寒冬过后,梅花凋谢之时,早樱开放,继而小日樱花、垂枝樱花、晚樱等开放。盛开时节,樱园酷似花的海洋,成千上万游客慕名而至,留连观赏,如醉如痴,大有“三月赏樱,唯有武大”的意趣。
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dearlhm
微博:http://weibo.com/576847722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66653522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