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历史4

家乡区县: 天津市静海县

楼被天津历史博物馆收存。 2. 宋代木船 1978 年于元蒙口村西的地表下4米处发现。船长14.62 米,首宽 2.56米,尾宽 3.15米,中宽3.9米,舱深1.25米,首尾略翘。船内有绳、苇、碗和“开元通宝”、“政和通宝”等器物。该船的复制品现陈列在天津市古文化街娘娘宫的展厅内。 3、纪念地: 天下第一坛。位于独流镇北老君庙内(今胜利街织物厂内),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由著名义和团首领张德成建立。 张德成殉难地位于王口镇大桥北 500 米处 ,清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初三 (9月26日),张德成于此被害。 静海县烈士陵园位于良王庄南侧 ,占地 737平方米 ,园内葬有在天津外围战斗中牺牲的烈士123人。其中,连长1人 , 排长1人 ,其余均为战士。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为扫清天津外围的敌军 ,在原静海县十区的40余个村庄和国民党军队展开多次战斗。园门两侧书有 "誓歼天津蒋匪壮烈牺牲" 和 " 踏着烈士血迹勇往直前 " 的楹联。 历 史 战 事 早期记载 唐中宗时期,契丹李万荣攻打瀛州,河北大震。青海即瀛州辖地。 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永静军节度使梁汉章与契丹战于瀛州,败绩。后周显德六年(959)四月壬辰,世宗柴荣攻取乾宁军,克之,内含静海地。北宋时期,以界河(今海河、大清河)为界,与辽对峙。静海地处前沿,时有征战。辽又经常派兵越界掳掠,民不聊生。 建炎元年(1127),母(金太祖完颜之弟)率金兵来攻,静海被占 。卫绍王大安二年(1210)十一月,又被元兵占领。金、元两朝均在占领静海后大肆屠杀,百姓存者十无一二。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明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大将徐达、副将常遇春率军20万,分兵北征,七月(8月)攻克静海。 明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由北京率军沿运河南下,转年兵过静海,得知沧州、青县及其以北近处有徐凯屯兵防守,遂取道因缺水而无人设防的砖垛村,进取沧州,所过之处民被其扰。正德六年(1511)五月,霸州爆发的刘六(刘宠)、刘七(刘宸)起义军分路出击。东路军以刘六为主帅,在刘七、齐彦铭共同率领下,九月,攻破静海县城。知县武雷弃官逃跑。起义军焚毁县衙,打开仓库后南去。崇祯十七年(1644),清兵入关,五月,占领静海。 清顺治三年(1646),唐官屯爆发以莽塞为首的农民起义,持续3年后失败。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北伐军攻克静海,在县城至独流一带屡战清军,转年南撤。清同治六年(1867),文安县爆发的以萧四为首的农民起义军进攻王口镇。镇内乡团头目梁鸣高率乡团与战,被杀180多人。起义军攻入王口后随即离去。同治七年,捻军入海,与官兵及地方乡团战斗10余次南撤。 莽塞起义 清顺治三年(1646),唐官屯镇爆发了以莽塞为首的农民起义,莽塞又作莽鳃,姓马,唐官屯人。起事后东有薛承所在湾头,西有孙小川在流河(现属河北省青县)分别聚众响应。义军很快发展到3000余人,马数十匹,均归莽塞统辖。3处互为犄角,东西相延20余公里,与官府作对。天津巡抚张忻派镇标中军副将周天命、镇标中军游击王应春分别率清军赴唐官屯,湾头镇压。周天命在唐官屯战败 ,中刀箭死。王应春在湾头获胜,带俘获义军、战马

.PANDADA(2014-11-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