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第二中学,省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市规范化学校、市级文明单位、市级花园式单位、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区教学先进单位。建校六十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初中毕业生,为淄博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淄博教育界享有盛誉。
为深入推进全市学校文化建设,通过校歌、校徽展示各校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风貌,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淄博市优秀校歌”和“淄博市创意校徽”评选活动。本次评选共收到选送校歌83首、校徽75个。评选出20首“淄博市优秀校歌”和20个“淄博市创意校徽”,我校校徽名列其中。
学校1952年10月始建于博山区山头镇万松山,有3个初中班,133名初中生,14名教职工。当时的校舍就是古庙一座,设备极为简陋,条件极差。1953年11月寄居原域城赵庄小学,校园占地20多亩,房屋280间,学校规模至1958年扩大到18个班,学生955名,教职工增至70余人。1959年4月迁至源泉,与当时的淄博十一中合并,定名为山东省淄博第二中学。学校自1952年建校至今,已走过了一个甲子的的风雨历程。
建校六十年,学校凝就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优秀品格,薪火相传,代代不熄。1959年7月,师生动手在淄河边建成16千瓦水电站,实现了照明用电自给。1960年3月,培育成功人尿、饲用两种小球藻,保障了师生安全度荒。学校大胆探索教改之路,成效斐然,引来全国各地学校上门取经。1960年6月,学校作为代表单位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并获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词的锦旗。1970年,建成磺化煤厂,生产纳入国家计划,收入改善办学。为适应“开门办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需要,1970-1974年春,师生凿眼放炮,开山打石,在距校5华里的泉河桥东的淄河沙滩上大建农场,种植小麦、玉米等多种农作物和葡萄、苹果等经济作物。学校还先后建过翻砂铸造车间、农机维修、印刷厂、火柴厂、养殖场、蔬菜大棚等,以改善办学条件。1977年,学校师生在淄河滩筑堤填沙土,建成300米跑道运动场;1991年,完成校舍改造任务。进入21世纪,学校面积进一步扩大,新建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改造运动场,大搞绿化美化,建成数字化校园,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