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哈鱼

家乡区县: 黑龙江省海林市

大麻哈鱼属鲑科鱼类,又叫鲑鱼,是著名的冷水性溯河产卵洄游鱼类。它们出生在江河淡水中,却在太平洋的海水中长大。每年秋季,在我国黑龙江和图们江可以见到这些大麻哈鱼。大麻哈鱼是肉食性鱼类,它们的本性凶猛,到大海后以捕食其他鱼类为生。而在幼鱼期则以水中的底栖生物的水生昆虫为食。大麻哈鱼可以长到6公斤多重,它们是珍贵的经济鱼类,深受人们的喜爱,其卵也是著名的水产品,营养价值很高。素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著称于世,历来被人们视为名贵鱼类。中国黑龙江畔盛产大麻哈鱼,是“大麻哈鱼之乡”。

  鲑科(Salmonidae)有淡色细点的北太平洋食用鱼类,学名为Oncorhynchus keta. 重达3.6公斤(8磅)。在秋季繁殖季节,沿北美育空(Yukon)河洄游上溯逾3,200公里(2,000哩)。春季幼鱼孵出数星期後即入海。
大马哈鱼为冷水性溯河产卵洄游鱼类,根据溯河时间可分为夏型和秋型两个生物群,上溯至中国境内的只是秋鲑,且多在下游产卵,到达上游者仅为少数。受精卵孵化后,仔鱼潜伏在石砾间黑暗处,长至50毫米开始降河下海,达到成熟时再归入淡水河川,仍回原繁殖场地产卵。通常 4 龄性成熟,成鱼进入生殖期便不摄食。选择水质澄清、水流较急、水温 5~7℃、底质为石砾的地方产卵。卵产在直径约1米,深30厘米的坑内。产卵后亲体瘦弱,7~14天后死亡。终生只繁殖1次。性凶猛,为肉食性鱼类,幼鱼吃底栖生物和水生昆虫,降海后主要食玉筋鱼、 鲱等小型鱼类。 大麻哈鱼是一种比较珍贵的大型经济鱼类,最大重达 6.5 千克以上,脂肪含量极为丰富,肉味鲜美,其卵是中国东北名贵水产品之一,营养价值很高。
大麻哈鱼又叫鲑鱼,素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著称于世,历来被人们视为名贵鱼类。中国黑龙江畔盛产大麻哈鱼,是“大麻哈鱼之乡”。大马哈鱼,鲑形目,鲑亚目,鲑科,麻哈鱼属的一种。又称大发哈,达发哈。体长而侧扁。头后至背鳍基部前渐次隆起,背鳍起点是体的最高点,从此向尾部渐低弯。头侧扁。吻端突出,微弯,形似鸟喙;生殖季节,雄鱼突出最为明显,相向弯曲如钳形,使上下颌不相吻合。上下颌犁骨齿很发达。尾鳍浅叉形。 9月进入江河支流时体色银白或散布小黑点,两侧有暗色横条纹,生殖季节色变鲜艳;生活在海洋时,体呈银白色。
大麻哈鱼身体长而侧扁,尾端突出,形似鸟喙。口大,内生尖锐的齿,是凶猛的食肉鱼类。
它们在海里生活4年之后,到每年八九月间性成熟时,成群结队地从外海游向近海,进入江河,涉途几千里,溯河而上,回到出生地——黑龙江。
入江后停止摄食,有些大麻哈鱼进入乌苏里江、呼玛尔河和松花江等黑龙江的清冷支流,以寻找最理想的产卵场所。做好产卵准备的大麻哈鱼体色会发生改变,颜色鲜艳。产卵前,雌鱼用腹部和尾鳍清除河底淤泥和杂草,拨动细沙砾石,建筑一个卵圆形的产卵床。然后,雌雄鱼双双婚配产卵。产卵后,经过长途跋涉精疲力竭的亲鱼,还要守护在卵床边,直到死亡。100多天后,小鱼才从卵中孵出,来年春天,它们顺流而下,又游向大海,然而它们不会忘却故乡,一旦性成熟,又会历经千难万险,游回家乡。
大麻哈鱼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肉味十分地鲜,大马哈鱼一般体重3.5千克,最大超过了5千
克。大马哈鱼的体形如纺锤,口大嘴长,腹部呈银白色,成鱼体侧有10~12条橙赤色的横斑。由于其繁殖习性的不同,分春、秋二型。进入我国的属秋型,故又称秋鲑,通常比一般的鱼要大得多,最大的个体达7.5千克。它不仅肉味鲜美,“大马哈鱼籽”比鱼肉更为珍贵,其直径约7毫米,色泽嫣红透明,宛如琥珀,营养价值极高,7粒大马哈鱼籽就相当于一个鸡蛋。用它制成的鱼子酱盛到盘子里犹如红色的珍珠,闪闪发光,能引起人的食欲,故“身价”极高。所以极受欧美各国大众的欢迎。
贝加尔湖中的大麻哈鱼数量比较多,捕获量很大。
大马哈鱼是溯河性鱼类,分布于太平洋北部和北冰洋中,主要有6种:大马哈鱼、驼背大马哈鱼、红大马哈鱼、大鳞大马哈鱼、孟苏大马哈鱼、银大马哈鱼。在这些种类中,除孟苏大马哈鱼只产于亚洲海岸外,其余几种在美洲海岸和亚洲海岸均有分布 ,从渔获量来看,无论亚洲沿岸还是美洲沿岸,驼背大马哈鱼均占据首位。
驼背大马哈鱼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北部,但在美洲海岸也分布很广,从北冰洋的科尔维利河直到加利福尼亚的圣洛林士河。
驼背大马哈鱼在海中主要摄食鱼类和甲壳类,食欲特别旺盛,生长也很快,2~4龄可达到性成熟。
到达性成熟后,驼背大马哈鱼便开始洄游到河中产卵。在洄游过程中,它们逐渐完成精卵的发育,来到产卵场时,精卵已经成熟,两颌显著扩大,背部明显隆起(驼背大马哈鱼的名字便由此而来),体色改变。产卵时,先在砾石底质的河床上建起一坑状巢,然后将卵产于其中,产完后,便用沙石将卵埋藏起来。尽管如此,驼背大马哈鱼的鱼卵还是大量地被凶猛鱼类如红点鲑所吞食,而且由于产卵巢被后到的鱼在产卵时又挖掘起来,以及封冻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最后能孵化成仔鱼的已经微乎其微。驼背大马哈鱼的产卵量极少。幼鱼一般在同年的12月份孵出,一直等到第二年的春天,都在产卵巢中生活。幼鱼离开产卵巢后,便开始向海中洄游,并在那里长肥长大。

李环宇(2014-11-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