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经济社会情况简介

家乡区县: 江苏省云龙区

徐州古称彭城,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是华夏九州之一,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徐州现辖2市3县5区,幅员11258平方公里,总人口960万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4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9年人均GDP在苏北率先突破4000美元。徐州是中国较大的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卫生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江苏省重点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

交通——中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目前已经形成铁路(中国第二大铁路编组站)、公路(5条国道、20条省道、5条高速公路)、水运(亿吨内河大港)、航空(国家级对外开放航空口岸)、地下输油管道(国家石油命脉管道运输在徐州境内长128公里)“五通汇流”的交通体系。

区位——连接中国东西、南北经济的“十字路口”。

徐州不仅纳入中国长三角经济圈,承接国际资本及上海、苏南、浙江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更为便利;而且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市场辐射半径已达150公里,覆盖苏鲁豫皖四省近20个城市,市场广阔,商机众多,随着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加速向徐州集聚。同时,为了呼应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徐州当前正抓紧实施‚东进‛战略,加快推动与沿海城市的有效对接,着力打造沿海开发的第一腹地。

资源——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

徐州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地、华东地区的电力基地、国家粮棉生产基地、国家优质农副产口基地、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尤其是工程机械资源,当前徐州集中规模以上工程机械企业近400家、10多万从业人员,在技术、规模、品牌、配套能力四个方面都处于行业第一的位置,营业收入占全国工程机械行业总销售收入的20%以上。此外,徐州科技资源非常丰富,12所高校、40余所职业技术院校、科研院所31家、科技开发机构335家,在校大学生20万、专业技术人才30万、全市人才总数60万。

产业——中国长三角北翼重要的产业经济中心。

徐州产业体系健全,拥有20多个产业集群,聚集3000余家规模工业企业,基本形成四大主导产业、三大传统产业和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互动发展、梯次推进的产业格局。其中,装备制造业、能源产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商贸物流旅游业四大主导产业已成为徐州的支柱产业,总产值均已突破1000亿元;煤盐化工、建材和冶金三大传统产业总产值预计到2012年超过1500亿元;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软件与服务外包、物联网、节能环保等六大新兴产业总产值预计到2012年达1000亿元。

环境——中国十佳投资环境城市。

徐州是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城市,在天然形成72座山峦、6大湖泊的山水园林景观基础上,徐州市加快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步伐,全市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8.6%和40.4%。同时,徐州不断提升政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相继荣获了中国十佳投资环境城市、现代服务业最佳投资城市、中国十大高效政府等荣誉品牌,吸引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徐兴业发展,成为海内外客商的“第二故乡”。

薛俊天(2014-11-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