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区“五个确保”奏响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强音”
平山区坚持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为民服务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强组织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构建服务阵地、创新服务方式、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拓宽了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了新型的党内和谐关系和党群干群关系。
谱写“建设”曲,确保有党组织开展服务。平山区按照“群众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设置到哪里”的原则,不断加强经常性组建工作,扩大基层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确保党组织建到每个“神经末梢”。对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他们采取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组织“两新”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联合开展党的活动等形式,提高党组织服务实效性。
唱响“能力”歌,确保有高素质的服务队伍。平山区把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点,按照“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强”标准,选好配强村和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选派第一书记,帮助基层党组织提高工作水平。不断强化基层党员队伍建设,规范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调动党员参与全区改革发展的热情,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拨动“阵地”弦,确保有系统的服务平台。为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他们积极推进全区公共行政服务区、街、社区(村)三级联动机制建设,搭建覆盖城乡、运转有序的基层党组织服务平台。他们推行四零工作法,完善重大项目“绿色通道”、“三代”、“一站式”服务、“一窗通办”等服务模式,努力实现行政审批“两集中”,即各单位审批服务向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权力向服务中心集中。围绕企业、群众普遍关心和期盼解决的现实问题,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延伸服务链条,设置婚姻登记、法律援助、新农合审批报销等便民窗口,梳理确认服务事项145项,努力实现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街”。
拉起“服务”琴,确保有务实的服务载体。在全区以“比素质、创业绩、当先锋”活动为服务载体,将“共产党员先锋工程”、“在职党员进社区、为民服务在基层”等活动充分融合,延伸服务触角层层设立“先锋岗”,链接神经末梢形成网格化“党员责任区”,全覆盖建立“党员服务(突击)队”,将在职党员、大学生村官沉入党建网格化责任区中,通过承诺践诺、志愿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通过落实书记抓党建项目化责任,确立一批“共产党员先锋工程项目”;进一步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和“党建示范单位”,加强其引领、示范和带动的辐射作用,促进全区党建整体水平再提升。
弹奏“体制”音,确保有长效的保障机制。平山区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积极推行“四议一审两公开”“一定三有”“三有一化”等制度,完善“两代表一委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加大对基层基础的保障力度,党建经费投入不低于5万元,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费保障制度,把更多的资源向基层倾斜,加强基层党组织服务阵地建设,完善为民服务设施;研究改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关心爱护基层干部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好基层干部待遇,拓宽基层干部成长渠道,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