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的老爷宫以及供奉的“老爷”(一)

家乡区县: 汕头市潮阳区

潮人拜神,主要是到庙宇去拜。但说来也怪,人到庙宇供香,一般不称拜神,而是称“拜老爷”。潮人“拜老爷”和拜神是有区别的,只有到旧历年末酬神时才叫“拜神”、“谢神”。究其渊源,还必须从古籍的说法谈起。
所谓老爷,原指旧时的官吏。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五日:“前明时缙绅惟九卿称老爷,词林称老爷,外任司道以上称老爷,余止称爷,乡称老爹而已。”清代四晶官以上称大人,五品以下称老爷。旧时,豪绅亦称为老爷,仆称主亦为老爷。的庙宇,俗称老爷宫,所供的“老爷”,其实都是一些历史上或传说中的有益于人民的官吏、名人。这里说的老爷,实际上是一些在人民心目中有地位的人。但由于历经千百年的民间崇拜和神化,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喧染、利用,给祭拜老爷及其场所(老爷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很有必要对它进行考察和研究,揭开面纱,还其历史本来面目。
一、三山国王庙。祀巾、明、独三座山神。最早的三山国王庙是揭西县河婆镇的霖田祖庙。此外,各县及我国台湾地区、东南亚各国均有三山国王庙。
二、土地庙。俗称土地公庙,通称福德祠,祭土地神。民间相传土地神是管理土地的神,即社神。
三、雨仙庙。祀雨神。相传宋代有一位神童孙道者,为民降雨除灾,被尊为雨神。揭东、潮安、潮阳、饶平等县均有雨仙庙。尤其是揭阳市揭东县玉洛镇的“风雨圣者庙”,因与南宋爱国诗人谢翱有关而更著名。谢翱(1249—1295年),字皋羽,号唏发子,谥乐耕公。他不仅是南宋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抗元的民族英雄。同时,他也是揭阳市乃至粤东地区20余万谢姓居民的始祖。谢翱原是福建省长溪人,其先祖谢邦彦是宋代著名词人,其父谢钥著有《春秋衍义》、《左氏辨证》传于世。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年),谢翱随父移居临安,时年17岁,已能诗善文,颇具声誉。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六月,元世祖下诏攻宋。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年)七月,文天祥开府于南剑州(州治在今福建省南平市),号召四方起兵护宋。谢翱激于爱国义愤,倾家赀,赴国难,率乡勇投奔文天祥,并被任命为“谘事参军”,其时谢翱27岁。景炎二年(1277年),谢翱随文天祥护送宋帝昺,乘船南下,进漳州,复梅县,攻潮阳。那时,随军而来的谢翱妻子毋氏已怀身孕,不久便在潮阳后江船中产下一子,取名怀壶,字醉仙。后在揭阳、海丰等地的战斗中,文天祥落入敌手,谢翱机智脱走,并潜回潮阳,寻得妻儿,隐居白土村,并暗中组织乡勇待机组织抗元。谢翱为使一带乡民不忘宋国,激发抗元情绪,选择农历二月十六日——宋太祖诞辰日,举行“长春节”活动。为使元兵不起疑心,便随口称纪念“风雨圣者”。现在,揭东县玉滘镇大滘村“风雨圣者庙”,就是当年谢翱倡导的热爱故土、热爱家乡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的寄托和体现。
20世纪90年代,为纪念南宋爱国诗人谢翱,揭阳市谢翱研究工作小组决定,建“谢翱纪念堂”。1995年11月7日,在揭阳市人民政府主持召开的揭阳市纪念南宋爱国诗人谢翱大会期间举行了奠基仪式,来自祖国大陆、香港、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乡亲600多人出席。座落在揭阳市东山区黄岐山纪泽湖畔的谢翱纪念堂第一期工程于2001年4月8日落成揭幕。
四、天后宫。祭天后圣母,系传说中的保护航海平安的女神——林默娘。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生于福建省莆田湄洲湾的一个渔村。其父林愿是福建望族之一,母王氏。传说林默娘出生时屋顶祥云缭绕,生性聪慧,八岁读书,过目成诵。长大后能晓天文,习水性,多次搭救遇难船只。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在湄洲岛峰顶上“仙化升天”,终年 27岁。此后,人们纷纷传说林默娘身披盛装,飞翔海上,救助海上遇难的人,遂被尊为海上女神。天后圣母庙遍布祖国东南沿海、台湾、港澳等地。各县市均设有天后宫,较著名的有:妈屿新老妈宫、樟林天后圣母宫等。
五、韩文公祠。祭韩愈(?68~824年)。韩愈,字退之,号昌黎,唐代文学家。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一月,因谏迎佛骨而被宪宗皇帝贬为潮州刺史。他刺潮八月,兴学育才,政绩卓著,而被潮人尊称为“文公”。潮人为了纪念他,把潮州的双旗山改称韩山,流经潮州全境的恶溪改称韩江,相传韩愈手植的橡木,人称韩木。潮州有昌黎路,揭阳有韩祠路,还有纪念性建筑景韩亭、观韩楼、仰韩阁、昌黎坊等。除此之外,现有韩祠二处,一是潮州韩文公祠,二是潮阳灵山寺西庑的韩祠。台湾西势的内埔乡也设有韩文公柯。
六、晏侯庙。祭齐国大夫晏婴。该庙座落在澄海市莲下镇程洋岗村。建于明万历丁未年(1607年)。后历经多次修复。现庙门是民国十四年(1925年)修建的。门额由该村文士蔡乃秋手书。尤为宝贵的是,该庙内有牌坊一座,为明万历年间建庙时建筑,拜堂上书“作中流之砥柱”,为同治三年遗迹。程洋岗晏侯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唯一一座,省内外也甚为少见。市蛇东的晏公庙是否也是祭晏婴,已无据可考。
七、凤岭宫。该庙位于澄海市莲下镇程洋岗凤岭之上,祭南粤王赵佗,同时供药王孙思邈及东岳大帝(商纣时的武成王黄飞虎)。澄海地方志称,凤岭宫占地约六亩。现该宫只留下残迹。祭南粤王的庙宇,也竟此一家。
八、圣王祠。祭陈元光。陈元光(675~711年),字廷炬,号龙湖,河南光州固始人。自幼聪颖,13岁已博通经书,喜韬略兵法,文武全才,为唐高宗一代名将。著有《吉光集》、《玉钤记》、《龙湖集》,现只有《龙湖集》传于世。唐仪凤二年(677年),年仅21岁的陈元光以鹰扬将军代领父职,负责平定泉(州)、潮(州)的“蛮獠啸乱”。经过大小百余战,俘获万计,岭表以平。自那以后,潮泉 20多年无战乱,人物辐辏,文化渐开,帆船如云,鱼盐成阜。唐垂拱二年(686年)陈元光任漳州首任刺史,采取了一系列保境安民、发展经济、兴教选才的措施,为漳州的崛起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对潮州的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景云二年(?11年),陈元光在一次平定蛮寇在潮州作乱的战斗中牺牲,并被封为“豹韬卫镇大将军”,诏命立庙。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又迫封为“开漳圣王”。漳潮百姓为了纪念他,纷纷立庙建祠。圣王庙主要集中漳、潮、台一带。地区主要有饶平“圣王祠”、南澳“圣王庙”等。
九、宋帝庙。祭宋末二皇帝。宋帝庙位于陆丰县甲子镇,又名进食亭。庙甚为简陋,有帷幔蒙帝像于中。民间传说求福消灾甚灵。相传宋帝昺逃至乘船进入陆丰前夕,已有范姓者夜梦犬吠之声,有贵人前来的先兆,故当宋臣护帝进入港口登岸进驻时,范、李、吴三姓争相进食,当得知来者竟是宋帝时,都跪请恩赐。其时宋帝的处境,实金口难开。范氏要山,李氏要海,吴氏要沙坝,帝均点头。时至今日,当地还流传着“范山、李海、吴沙坝”的俗语。
十、大忠祠。祭民族英雄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朝臣、大文学家、诗人。祭文天祥的庙宇有潮阳东山大忠祠、海门莲花峰忠贤祠。
(未完待续)

Joker(2014-11-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