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冬闲”不再 牡丹产业扎根河北平山

家乡区县: 石家庄市平山县

                                         农民“冬闲”不再 牡丹产业扎根河北平山  

 已进入初冬的河北农村,村民们按照往常本应享受着冬闲的自在。不过,河北石家庄市平山县的部分村民通过自愿加入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在统一组织生产下,田间劳作依旧忙得不亦乐乎。值得一提的是,从村民到合作社社员,不仅是身份的转变,还让村民生产经营实现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借助合作社培植的主导产业,村民有望实现家门口就业,成为土地上的产业工人。而今,“农闲”变得不再在闲。

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近日,《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河北平山县平山镇孟家庄村走访时发现,虽然大雾“锁”住了村庄,能见度仅10余米,但是该村仍有不少村民一大早便集结到村南的田地里作业,通过分工划定三人一组,井然有序地播种着油用牡丹籽。

孟家庄村村民老李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这几天正值油用牡丹籽播种时节,村民们正在加班加点“抢”种牡丹。经现场了解,为了赶工期,村民们还统一规定了“上下班”时间,并准备早餐和午餐,方便离家远的村民就近用餐后及时回到岗位。在这个闲暇时节,部分村民通过体验从未有过的忙碌,既收获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又享受到都市产业工人拥有的待遇。

据了解,油用牡丹带给村民眼前的利益在村民们间有目共睹外,地方政府也向外界传递出同样的叫好声。“按照预期,发展油用牡丹种植产业,村民今后可在坐收稳定土地收益的同时,还会长期实现家门口就业,成为土地上的产业工人。”平山县农工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平山县联航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下称联合社)理事长王建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前期市场调研与对接,发展油用牡丹种植已确立为联合社及其会员合作社共同培育的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有了该产业做支撑,合作社将有助于集中对社员村民提高组织化程度,生产经营也将被纳入统筹管理序列,社员整体收入水平有望再上一个台阶。

资料显示,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油用牡丹产业,针对油用牡丹种植的前景普遍受到关注。由于我国是食用油进口大国,60%以上的食用油都靠进口,对牡丹籽油新资源的研究发展已得到国家认可并大力提倡。此外,早在2011年前,国家卫生部监督局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经新资源食品评审专家委员会审核,批准牡丹籽油等为新资源食品。对此,业内分析认为,牡丹籽油最终会成为我国食用油大军中的一员,牡丹籽油的开发意义非同寻常,或将改变目前我国食用油的消费结构。

记者注意到,油用牡丹在孟家庄村的推广种植,先后吸纳了该村近1/3的劳动力,让部分村民不仅每天收获人均50元的劳务费外,自家的耕地每年每亩还可获得1200元的土地流转费。目前,联合社已流转孟家庄村集体土地200余亩,已全部用于油用牡丹育苗与种植。

随后,记者在联合社所属会员合作社——平山县启航种植专业合作社办公室内看到,在印有一式五联字样的联合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合同”中,仅与平山镇东岗上村签约农户已达到50户,流转土地49.58亩。“为积极响应规模化种植油用牡丹,现在有意通过合作社流转土地的村民越来越多”。该社理事长范胜利对记者说。

引领农业与旅游融合

另据了解,联合社及会员合作社在主管单位河北农业信用协会业务指导下,通过流转土地千余亩,在平山县农村首次推广油用牡丹种植育苗800余亩,预计明年推广移栽面积达1.5万亩。截至目前,平山县平山镇、岗南镇、西柏坡镇等地的农村已相继展开油用牡丹育苗种植试点。

在西柏坡镇北庄村村南的一片坡地上,同样聚集着10余位正在栽种牡丹苗的村民,经了解,他们当中多数来自北庄村,也有少数为周边村庄的村民。在这些村民看来,虽然想象不到油用牡丹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但在眼下种植油用牡丹已让当地村民受益明显,首先流转给合作社的土地今后不用再投入成本管理,一年下来合作社会确保村民土地年度产值收益,期间,村民可腾出时间服务合作社发展油用牡丹产业,打工仍会再获得一笔工资收入。“这在以前,从来没想过的好事,会降临到他们身上。”北庄村不少村民纷纷表示说。

在现场,虽然已临近中午,但村民们移栽油用牡丹的干劲依然十足。期间,来自安徽亳州的技术员张建国与楚大伟两位年轻小伙不停地穿梭于人群间,手把手指导村民栽种牡丹苗方法。他们也向记者表示,根据以往经验判断,目前已栽种至西柏坡镇北庄村的数十亩牡丹苗,主要通过嫁接技术让油用牡丹生长成为观赏性(开花)为主的牡丹类别,也就是说长势顺利的话,明年5月份即可遍地看到牡丹花开的景象,成为西柏坡旅游另一道天然风景。

10月29日,平山镇政府分管农业的任志峰副镇长在电话里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民间组织的平台搭建,在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培养农民经营管理能力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地通过大力发展油用牡丹产业,一方面会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带来希望;另一方面也会为红色旅游圣地打造出更加亮丽的自然风景,开发旅游、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生态旅游项目,从而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随着牡丹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不久或会为当地打造出一张响当当的地理名片。

王建明分析认为,当前农村社会正在加速转型,农民利益结构正在加速变化,农民之间的利益分化不断增多,农村社会管理问题更加复杂。作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正成为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依托。以联合社在平山县发展模式为例,通过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做支撑,有力推动创业富民着力点,引领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新趋势,形成以旅游文化休闲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最终实现稳中求进促发展的目的。

丁丁加油(2014-11-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