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平山镇体验农民采摘八角的艰辛与危险

家乡区县: 石家庄市平山县

                                   走进小平山镇体验农民采摘八角的艰辛与危险    

近年来,作为广西八角主产区,玉林的八角收成时好时坏,价格也在总体下滑中徘徊。而今年由于受植物碳蛆病感染、市场供需的影响,我市的八角产量大为减少,价格也同比下降了不少。

每年的农历七八月份是农户摘收八角的忙季,直到农历9月份才逐渐结束八角的秋收。拥有八角林面积小的种植户通常都是靠自己采摘,面积大产量多的还得请工人采摘,采摘八角生果的人工费平均占八角生果收购价格的一半以上。面对今年八角收益下降的总体趋势,采摘八角收益更小,请采摘工更难。不管是种植户亲自采摘,还是请人工摘收,其两者都同样处在劳累与危险的生活中。

为了了解农户在采摘八角背后的艰辛,近日,记者走访了兴业县小平山镇石座村的八角种植户,亲身感受农户采摘的过程,体验了采摘过程中的艰辛与危险。

日夜劳作 采前的准备认真仔细

杨先生是小平山镇石座村的八角种植大户,其种植有近200亩的八角林,杨先生夫妇除了在田里劳作外,还得摘收两季的八角,对八角树进行施肥,除草培植,就这样,夫妇俩天天都在农活中忙碌。

早上天还没亮便开始起床整理家务,吃完早餐又开始打包中餐,在八角摘收的季节,杨先生夫妇基本上都是在八角树下食用冰冷又简单的午餐。记者看到他们的饭盒,里面除了几块咸鱼或咸菜外,就是白花花的米饭了。杨先生家最远的那片八角林,距离家有近1公里的路程,由于都是陡坡的山路,从家里出发到八角林地,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如果不是经常走山路的人,走走又休息,这需要的时间更长了。”

采摘八角的过程除了早出晚归的劳作,其还得提前做好充足准备,如摘袋,长绳,长勾等这些通常都是采摘八角的农户们自己必备的物品。记者看着杨先生制作摘袋,其一般都是中小型的蛇皮袋制成,首先需用铁丝在蛇皮袋口上圈一圈,再用布带把它缝紧,中间用布带缠绕成十字架形,再用粗的铁丝弯成铁钩放在十字交接点,这样,紧密而又安全的摘袋就完成了。

除此之外,为了更方便的采摘八角,采摘八角的农户们还得准备长绳与长勾,长绳通常是类似于圈牛用的麻绳,主要是用在树高,树干细小,分叉又少的八角树上,以防风吹过于摇晃站不稳及方便攀爬。长勾则是为了采摘远枝的八角,用手又弯不回来的部分。“有了这些用具,摘收八角的过程就容易多了。”其中一名摘收八角的农户说道。对于长期摘收八角的农户来说,哪棵树需要用到麻绳、长勾,他们都在采摘之前已了如指掌。

杨先生夫妇通常一天平均可以摘收八角近300斤,到了下午5点多的时间,他们便开始收工,每人背运一百多斤的八角下山,为了减少来来回回背运的次数,他们尽量让自己的肩承受着最大的重量,杨先生一次得背运120多斤的八角,虽然杨先生妻子的身材瘦小,但是为了减轻丈夫的负担,她也坚持着背运100多斤的八角下山。

“收获太多的八角既开心又犯愁呀。”杨先生笑道。有时候摘收的八角超过两人承载的重量,他们还得分次背运,这样一来一回,既费时又费力,直到把全部的八角背运到车辆可以运送的地方。黑幕已经开始降临,这时杨先生一人用摩托车运八角到村里的固定收购点销售,这样下来,他们吃晚饭的时间便成了平常人的夜宵时间。有时摘收八角回来晚了,吃完晚饭还得继续上山赶牛,有时凌晨一点多才能回家休息。

丁丁加油(2014-11-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