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县是陕西省18个重点文物旅游大县之一。位于境内的李世民 陵山以九宗山主峰为陵,虎踞渭北,气掩关中,九梁拱举,一峰独秀, 海拔1188米。陵前浩浩渭水萦绕,陵后滔滔泾水逶迤,衬托得陵山主 峰更加孤耸回绕。站在坦荡的关中平原上,遥望瞩目高耸的主峰,更 显其多变的魅力。从正南方向望去,呈圆锥形,很有“刺破青天锷未 残”的气势;从东南方向望去,却成三峰聚会,活像一座笔架,因而 有人叫它“笔架山”;从西南方向望去,又成覆斗形。这些,给陵山 染上了神奇与浪漫的色彩。登上陵顶,劲风呼啸,白云飞度,南瞰秦 川,北望沙塞,左顾寒门,右盼乾陵,览物思情,襟胸忽放,真有点 “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的感觉,于休闲之时觅得此番情趣,不 亦乐乎。 礼泉县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及旅游工作。以陵山景区这一旅游文化 品牌为龙头,他们逐步完善交通、住宿、饮食、游览、购物、娱乐等 配套服务设施,着力实现文物保护、旅游度假以及与相关产业发展的 和谐一致。在文物古迹所在地,县政府划定专门的保护区,多方筹措 资金,用于保护文物资源,避免文化遗产被他人蚕食、侵占乃至破坏。 礼泉县文物旅游局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建设,努力提升旅游景点的 现代化水平和文化品位,充分发挥了文物旅游的教育、鉴史、昭后的 作用。为了加快区内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礼泉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物力、财力,做了深入细致的工作,拟制了切合实际的旅游发展规划, 计划建成规格高、规模庞大的主题森林公园——顶天寺国家森林公园 景区,最具挑战、最富刺激、最有自然特色的水上娱乐世界——礼泉 宫水上乐园景区。以这些景区为支撑,将形成礼泉县特有的旅游品牌 ——建成后的景区,将以“唐宫乐舞、昭陵传说故事景点、别墅区、 天下行书第一宫(兰亭序宫)、民俗村、唐茶道、唐代饮食一条街" 等为主,全面展示大唐盛世的辉煌历史。 为打造一流的旅游品牌,礼泉县通过形象设计、自然风景衬托、 仿唐建筑点缀、人文特色融和,形成了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唐人城 建设、森林公园工程、泾河漂流、礼泉宫水上乐园等景点建设项目。 礼泉县还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网络等传媒力量宣传,不仅推进了景 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景区品牌的影响力,也吸引了国内外的 客商和游人。
礼泉历史悠久,钟灵毓秀。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221)建县,距今2218年。夏属雍州,周称焦获,秦叫谷口县(一作瓠口),西汉置谷口邑,属左冯翊管辖,后改为谷喙县,东汉并入池阳,南北朝时改称宁夷县。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因境内有泉,味甘如泉,且旁有醴泉宫,故更名为醴泉县。1946年,经国务院批准,改“醴泉”为“礼泉”。境内有古文化遗址21处,古建筑5处,是陕西省18个重点文物旅游大县之一。盛唐的两位帝王都安葬在北部九宗山上。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太宗昭陵,占地30万亩,有陪葬墓200余座,被誉为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唐肃宗建陵石刻工艺精美,是目前唐十八陵中保存最为完好的石雕石刻群。现在昭陵博物馆藏有文物珍品5000余件。 礼泉物华天宝,资源富集。全县拥有耕地85万亩,可利用水面500亩,水能资源100万千瓦,地下水补给量1.2亿立方米,弱部山区土层深厚,海拨高,温差大,是苹果最佳适生区,并有森林4.1万亩,天然草场30万亩;中部 山系矿产丰富,已探明石灰贮量10亿立方米,大理石贮量100万立方米,出于石灰岩底层的富锶矿泉水,天纯净,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南部平原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盛产粮、棉、油菜。 礼泉文物蔡萃,风光旖旎。宁家遗址被称为“礼泉半坡”;朱马嘴遗址为研究商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香积寺宝塔历史久远,传说动人;唐太宗昭陵,孤耸回绝,是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唐肃宗建陵,石刻工艺精湛,翼马造型独特,为关中地区帝王诸陵中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石雕石刻群。五凤山高大雄伟,重峦叠嶂;朝阳山“前屏昭陵,后环泾水”,奇峰高耸,险峻夺人;泾河龙口峡谷怪石嶙峋,山清水秀,是理想的天然公园,当代建成的县城报时大楼、中心广场、泥河大桥、仲桥仿唐街、泔河大桥、50万亩果园、30万亩方田和全国闻名的农业行进典型烽火村、袁家村等,日益成为引人注目的现代风景。 礼泉经济繁荣,实力雄厚。改革开放以来,勤劳勇敢的礼泉人民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先后经历了以调整农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为主的第一创业和以农村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为目标的第二创业,进行了苹果生产、城市建设、招商引资三大战役,县城经济呈现出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良好的态势,形成了“以果兴农,足农促城,以城兴工,以工富县,城乡一体,财政收入7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90元,已有324个行政村提前实现小康,综合经济指标名列陕西省前列。 农业基础坚实。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完备,粮食总产一直稳定在5亿斤左右,每年向国家提供优质商品粮1.4亿斤。礼泉苹果闻名天下,果品面积50万亩,总产15亿斤。养殖业、蔬菜业蓬勃发展,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乡镇企业突飞猛进,1996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3.3亿元,成为支撑农村经济的“半壁河山”。礼泉先后被列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县、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大县、全国第一苹果大县、中央财政支持农业业化示范县、全国高科技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全国初级电气化示范县。 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县办工业在改革中迅速发展,通过改制、改组技术改造,组建了四大工业企业集团,增强了工业发展后劲,形成了以建材、医药、化工、机械、包装、果粮深加工为主的工业格局。199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2.2亿元。 商贸流通日益活跃,市场繁荣,购销两旺。城乡商业网点密布,各类综合市场、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体系健全,第三产业方兴未艾。1996年社会商品零售部额达5亿元,外贸出口供货总值达5000万元。 礼泉事业兴旺,社会文明。“普九”工作成效显,“扫盲”、初级卫生保健全面达标,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广插电视网络覆盖全县,群众文化生活健康丰富,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先后被确定为陕西省科技扶持重点县、全国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示范点,被评为全国体育产业先进县、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1995年建成“市级文明县”,1995年建成“市级文明县”,1996年建成省级文明卫生城。全县政通人和,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礼泉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优良。地处中国东西结合部,具有午要的区位优势。紧靠亚欧大陆和咸阳国际机场,属陆桥经济带上西安,咸阳等大中城市近辐射区。312国道穿境而过,以县城为中心向四面辐射的兴礼路、礼淳路、属陆桥经济带上西安、咸阳等大中城近辐射区。312国道穿境而过,以县城为中心向四面辐射的兴礼路、礼淳路、阡路和110省道等公路干线纵横交错,内外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