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三岛(三)

家乡区县: 连云港市灌云县

   秦山岛的历史,最早可追述至东夷部落的少昊之国,是古羽山(即今云台山,古时为海中群岛,其原始居民,史有羽夷、郁夷、岛夷、朐夷诸称谓)的组成部分,以农牧为主、渔猎为辅的夷昊人,以山形称此岛为“奶奶山”,或传说系颛顼大帝抛神琴于此而称“琴山”。从出土的古陶来看,最迟在西周已有人居住,到了秦初,赣榆县方士徐福,为秦山岛的开发、宣传直至成名,起到了“开山祖”作用。因为他,秦始皇才相信“海上有仙山”“似在飘渺间”,三次东巡皆到朐界,登上了秦山,并立石为秦东门,岛名由此称“秦山”。又命丞相李斯督建“碧霞宫”、“授珠台”、“海神庙”、“龙女亭”,还立碑以祀。该碑几次被南方人偷窃时,皆被渔民发现,后来实在无法,为防偷窃,据说将其沉入海中。久无踪。汉时维持秦之遗存,唐朝佛教盛行,岛上建有观音殿、通天塔、大佛寺等,形成佛道共存一岛之格局;宋金元时毁于战火,明清逐步复建,规制已大不如前,后来日本侵略者不仅毁坏建筑,掠夺文物,还以此岛为据点,侵扰我沿海居民,至民国时,仅有渔民为佑出海平安筹资建的“天后宫”(即原碧霞宫)、“李斯碑亭”等。

孙juan(2014-11-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