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草原歌舞
草原名族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从事畜牧狩猎生产。由于长期生活在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因而形成了草原名族舞蹈浑厚、含蓄、舒展、豪迈的特点。草鱼民间舞蹈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盅碗舞。盅碗舞一般为女性独舞,具有古典舞蹈的风格。舞者头顶瓷碗,手持双盅,在音乐伴奏下,按盅子碰击的节奏,两臂不断地舒展屈收,身体或前进或后退,意在表现蒙古族妇女端庄娴静、柔中有刚的性格气质。舞蹈利用富有蒙古舞风格特点的“软手”、“抖肩”、“碎步”等舞蹈语汇,表现盅碗舞典雅、含蓄的风格。兴安盟民间流传的盅碗舞,舞姿质朴简单,没有严格的规律动作。
摔跤
摔跤是草原上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o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独特的服装、规则和方法,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其坎肩多用香牛皮或鹿皮、驼皮制作,皮坎肩上有镶包,亦称泡钉,以铜或银制作,便于对方抓紧。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摔跤手身着的套裤用十五、六尺长的白绸子或各色绸料做成,宽大多褶,裤套前面双膝部位绣有别致的图案,呈孔雀羽形、火形、吉祥图形,底色鲜艳,图呈五彩。其足蹬马靴,腰缠一宽皮带或绸腰带,著名的摔跤手的脖子上缀有各色彩条--"江嘎",这是摔跤手在比赛时获奖的标志。
酥油抹额
蒙古族待客礼俗。贵客至或遇重大节日举宴,主人送上一瓶酒而先不上酒杯。瓶口上抹有酥油,先由上座客人或长者用右手指蘸少许酥油自抹其额,再依长幼之序递抹,事毕主人才拿来杯子斟酒敬客。
草原火神节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索伦一带鄂温克族人的节日。过节时间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节日里,家家都要杀一只肥羊,选最好的胸脯肉和羊头,放在火上烤,以供祭火神,全家老小向火堆叩头,供祭后,各家尽兴享用火烤的佳肴。
传说很久以前,鄂温克人不知道怎样使用火。有个猎手打猎时无意中走进了一个盘踞着许多蛇的大石洞。他出洞时,世上已过了许多年,但这时他竟然能听懂神仙的语言了。猎人看见两座毡房,一座是富人的,一座是穷人的。他进穷人的毡房作客,听见火神的言语,说是要惩罚那个贪得无厌的富人。晚上果然显灵,火神惩罚了富人。猎人将事情的真相告诉穷苦的牧民们。后来牧民们开始崇敬火神,并把十二月二十三日定为火神节。

京北第一草原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供观赏的众多花草中,5月的金针花,6月的野罂菜,7月的支枝梅,8月的金莲花,倍受人喜爱。可食的山珍,有雨后的蘑菇,甜酸的大黄梗和形似如意的山蕨菜。每年端午节前后百灵鸟在花草中产卵孵化,是捕捉百灵的最好时节。10月成百上千的南徙大雁在这里短栖。野兔、鼹鼠、狐、貉、等草原动物,经常在坡地草丛中出没。京北第一草原是避暑狩猎的好地方。

京北第一草原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西北部,距北京市区240公里,距承德市区240公里,因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为距北京最近的北方草原,故称之为“京北第一草原”。 蒙古语称此地为“海留图”,意为水草丰美的地方。总面积350平方公里,是内蒙古高原南缘的一部分,地处内蒙古高原与燕山山脉的结合地带,融山地风光与草原景色于一处,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4℃,是避暑的理想去处。京北第一草原区域辽阔,平均海拔1487米,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以优美的自然风光见长,野趣盎然。典型的温带草原季象变化显著,既是优质的天然牧场,又是理想的草原旅游环境。

京北第一草原素有花海、植物药库、野菜圃和动物园之美称,动植物种类繁多,植物达73科、315种。盛夏时节,草原上到处都开满了鲜花,金莲花片片怒放、野罂粟金黄耀眼、柳兰淡紫泛红、芍药洁白如雪……可谓群芳荟萃。在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时常有野猪出没,野鹿、狐、兔、狍子结队,百灵、画眉、鹦鹉等翻飞鸣啭,构成了大自然美丽和谐的生命乐章。

 

wha12(2014-11-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