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的河(上)

家乡区县: 廊坊霸州市

河流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温床,一直影响和塑造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和历史文化。河流不断地改变着平原的地貌,当它给人类带来利益时,一个地方的历史就构成河流的文化史;当它给人类带来灾害时,一个地方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河防灾的历史。历史上,河流对霸州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黄河为霸州陆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拒马河作为霸州的母亲河应当之无愧;元明清时期,永定河对霸州的地貌、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黄河为霸州陆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霸州地处黄河大冲积扇与永定河冲积扇的交叉点,地质构造属于凹陷地带。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夏商周三代,到战国中期,霸州以南的河北平原中部是一片无人区,黄河下游未筑堤防,河道无所约束,漫流无定,更迭多次,分成多股,形成众多的湖泊,纵贯河北平原。其中最西的一股河道,是《山海经·北山经》中的大河,流经今太行山东麓,大致走今雄州、霸州一线,即拒马河故道,至今天津市区附近入海,黄河北流以此为极限。战国中期,下游两岸全面筑堤,河道开始固定。霸州以北,是永定河水系和潮白河水系,各自独流入海。这一时期,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抬高了流经区域的地形,为霸州陆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拒马河作为霸州的母亲河应当之无愧

拒马河是今大清河的干流,古称涞水、巨马水。发源于河北涞源涞山,最有名的源头是涞水源和易水源。

拒马河水恒量、恒温、水质好,滋养了两岸的文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和西周琉璃河燕国都城均位于拒马河流域。

拒马河历史文化丰厚。公元308年至318年石勒率十万大军从太行山区攻略河北内地,晋朝将领刘琨率军抗拒入侵兵马,“拒马河”由此得名。易水河边,燕太子丹为荆轲饯行,“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英雄悲壮苍凉的嗓音,穿越时空,成为千古绝唱。东汉末年,巨马水之战,公孙瓒大破袁绍军。北宋初期,岐沟关之战,宋辽之间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数万宋军将士,用生命作为祭品,献身于拒马河。

拒马河从远古走来,从高山走来,一路上收集了多少代人欢乐与伤感的泪水,默默地滋养着两岸的土地。

基于以下四点,拒马河作为霸州的母亲河应当之无愧。

一、霸州依拒马河而建。晚唐时期,为防范北方民族南突,在拒马河南岸设益津关,拒马河古渡口作为南北交通的渡口,是设置益津关的先决条件。五代时期,后周世宗柴荣收复三关,为防止契丹南侵,利用拒马河的军事防御功能,在益津关置霸州。

二、拒马河对霸州城镇发展的重要作用。西汉时期,霸州第一座古城益昌侯国,依拒马河北岸而建。宋辽对峙,拒马河中下游又称白沟河、界河,霸州、信安是界河南岸的重要防御城市和关口。明代永乐末年,受永定河影响,界河淤塞,拒马河水被迫南移至今大清河,充足的水源为胜芳(当时属文安)、辛章(当时属大城)两个水乡的迅速崛起与繁荣提供了交通便利。三、拒马河水是历史上霸州直接或间接的主要饮用水源,也是历史上霸州农田的主要灌溉水源。拒马河水滋养了霸州的土地,养育了一代代霸州人。

四、拒马河水为霸州营造了草桥古渡、霸台八景、淀祠行宫等自然和文化景观。

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今天的拒马河,像一匹抽了筋的病马,失去了往日的烈性,静静地躺在冀中平原上。也许,再过几十年,两三代人之后,人们是否还能记起那条养育了无数霸州人的河流。

歆歆(2014-11-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