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河南固始县是一个书法之乡。近世以来,这里曾出过秦树声、吴其濬、吴元炳、张玮等著名书法。这里尊崇书法的传统长盛不衰,自幼习书是这里家庭教育的传统方式。书法教学班星罗棋布,且水平均较高。全县中国书协会员更达30人左右。固始所在的信阳市,在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中入选者8人,其中7人来自固始县。
当然,作为书法之乡最突出的标志,还是这里活跃着一批经常在全国展赛中获奖的青年书法家,周红军便是其中的一位。 周红军生于1969年。当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书法进入复兴期时候,他不过10几岁。然而,自幼受家乡浓厚的书法氛围熏染,对书法艺术十分向往的小红军很快便投身到书法复兴的大潮中来。在前辈书家的指引下,红军学书,一开始走的就是一条康庄大路。在广泛临帖的基础上,他选取了隶书和隶味较浓的古朴型小楷作为主攻方向。其隶书以张迁碑为主,取其拙厚峻宕,参用礼器、华山,加以劲媚遒润,经过长期的修炼,陶铸出一种朴拙劲利、方正雅逸的独特风格,红军的隶书,于拙厚中透出一股爽健,峻整中透出一股灵动,再加上章法结体上的参差错落,揖让避就,给人以率真自然又匠心独运的感觉。
楷书是红军的主打书体,在历次大展中入选获奖,也以这种书体为主。其楷书取钟繇一路隶味较浓,古雅朴厚型为范本,参用张玄墓志等,用笔沉厚古谈,风格内敛含蓄,在行笔中不经意地表现提按起伏,另有一种蕴藉典雅的美感。在当今书坛上,写这一路的人数虽然不少,但有的人在纵敛关系上处理得不太理想,要么太过张扬,要么格局狭小,不够大气;有些则基本功稍欠扎实,往往以习气取宠。凡此种种,皆非正路。相比而言,在写古朴型楷书方面,周红军应算是比较好的一位。这也是他这一类作品能在全国大展中屡屡打动评委的原因吧!
红军的行草也写的非常好。主要取法二王、米芾,用笔精到,提按转折变化十分丰富。风格儒雅含蓄则保持了他的一贯风格。红军的楷书和行书,虽然不属于一个系统,前者按传统的认识,应属于碑派系统,后者则属帖派系统,然而在红军的笔下,风格都是那样的统一,毫无龃龉乖离之感,这一点十分难能可贵。这说明红军找到了两种不同风格共同的东西,或者说他看待两种不同风格的分野具有独到的眼光。这一点特别可贵。在当代书坛上,年轻一代书家正在用他们的卓越实践,重新诠释着一个多世纪以来壁垒分明的碑帖之争。使我们看到了近世书坛上最重要的两大流派融会贯通的新希望。
十数次在国家级大展大赛中入选获奖的经历,一次次地证明了红军的成就和实力。其中包括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三届、第五届楹联展(获二等浆)、全国首届青年展,全国首届大字展等一系列全国最高层次的展赛。但他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仍在不断探索,在不断的求教、观摩、对比、思考中较正自己的方向。这种不断求索的精神,正是引领周红军走上成功之路的法宝,今后还要将引领他走向更大的辉煌。
余以为红军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两点,一曰悉心师古,一曰学而能思。师古则无俗韵,多思则知分理。赵构云:“士人于书法,若少加临池之勤,则点画便有位置,无面墙信手之愧”。终生临池,书而能思,乃至书法脱俗而不断精进之不二法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