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递进培养、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工学结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重点开展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与测评,构建分批推进、骨干带动、常态运行的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测评体系。形成了“新教师” “青年教师” “骨干教师” “专业带头人” “教学名师”的教师培养路径。从政策机制上引导鼓励教师加强“双师”队伍建设,采用滚动培养认证的方式,提高专职教师的技术水平和对行业的熟悉程度。创设“校企合作师资管理平台”,实现专兼职教师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1)梯队人才培养工程。学院二轮人才梯队培养工程在六年培养期内,有13位培养人员晋升为教授,12位培养人员晋升为副教授,8位优秀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2位优秀青年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坛新秀。同时组织选拔中青年骨干教师79人,列入学校新一轮培养计划,始终坚持资助经费、资助办法向骨干教师倾斜,重点关注教学骨干、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实行个别资助与学院集中资助相结合,加强对培养人才的管理与考核。同时根据《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鼓励高职称教师出成果,2006-2010年学院共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省部级立项课题68项;厅局级课题164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6项;出版学术专著15部;公开发表论文1100篇;据《中国高教研究》公布的在《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等14家核心期刊上发表的高教论文的统计,2006年以来学院已连续四年排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六名,在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高职院校的特色即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关键在于教师的应用技能,为此近年来学院深入贯彻《双师素质教师管理办法》,提倡教师积极参与双师培养项目,一方面通过考证,一方面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开发,到企业顶岗实践,多渠道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现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达到76.57%。
(3)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外进修培养项目。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近年来对外师资交流主要围绕外籍教师聘用与外籍专家短期讲学、学院教师赴国外攻读学位和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师赴合作院校进修这三个方面进行。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平台,总计100余名教师赴美国、德国短期进修。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达科他州立大学、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瓦尔普莱索大学、峡谷城州立大学、明尼苏达圣克劳德州立大学、德国工商总会、德国石荷州经济学院、日本东京农工大学达成合作办学意向。通过合作办学和互访,我院教师深入学习了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手段,积极与外方开展专业课题研究,为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开展中美合作办学项目课程的全英语背景教学、双语教学,提高实验实训的组织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师资平台建设项目。开发“师资信息管理平台”,以实现专兼职教师信息共享。学院和企业将通过分别录入专、兼职教师信息,共同规范专职和兼职教师管理,一方面提高企业兼职教师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为企业生产提供学院优秀的科研人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