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经济(一)

家乡区县: 连云港市灌云县

     连云港市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是中国49个重要旅游城市和江苏省4大国家风景名胜区之一,是举世瞩目的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连云港市一纵一横国家干道通车之后,连云港将成为全国45个公路枢纽中心之一。连云港市有开往北京、上海、宝鸡、武汉、广州、济南、南京等火车班次,交通便利。连云港市空中航线1987年开通。目前,已通航的路线有连云港-广州;连云港-厦门;连云港-沈阳;连云港-大连;连云港-成都;连云港-温州;连云港-上海。连云港海港建于1933年,已有64年的历史。目前已建成泊位3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的泊位28个,设计停靠能力为3.5万吨,实靠能力已达7-8万吨,随潮10万吨级进出顺利。港口目前年吞吐能力可达8500万吨,港口已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3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到2008年,港口吞吐量将首次超过1亿吨 。

建国前,经济基础相当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1949年连云港全市人口163.8万人,国民生产总值1.1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9亿元(90年不变价),其中:农业总产值占87.2%,粮食总产量27.8万吨,财政收入721万元。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连云港市已从传统的农业经济时代进入经济基础日益雄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实力逐步增强的工业经济阶段,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1998年,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8.8%。经过50年的努力,全市已建成了化工、医药、电子、纺织、机械、建材、食品等比较齐全的工业门类,国有大中型企业已有半数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已超过70%,更多的城乡企业走上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资本经营的道路,加强了公有资产的控制力,所有制结构也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国有、集体、个体、私营、股份制、联营、港澳台投资和外商投资等多种经济成份竞相发展。 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多种经营发展迅速。全市已在水产品、果品、木业、棉花、蔬菜、肉类加工等领域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雏形。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养老、医疗、住房、失业等多项社会保险制度正在不断完善,企业转变机制的外部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解放前,连云港城市基础设施十分落后,道路满目疮痍,解放后的50年累计投资近40亿元,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公用事业全面发展,供水、供电、供气和居住环境飨愿纳啤? 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公路主枢纽城市地位开始确立,邮电通讯快速便捷,信息产业飞速发展。连云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将发展为以集装箱国际多式联运为特色的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的国际性港口。

taylor 东霓(2014-11-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