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至1999年底,全市共批准外资项目2000余项,几十家国际著名公司纷纷在连云港投资开发。实行改革开放20年来,全市外贸出口大幅度增长,出口创汇每年递增20%以上,1999年,完成出口商品供货总值4.19亿美元。全市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1999年利用外资合同额21.0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1.62亿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稳步发展,1999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7176万美元,完成外经营业额6831万美元。 连云港正面临着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中国21世纪议程》将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列入可持续发展首批优选项目;《中国海洋开发计划》明确把连云港列入三大海洋特殊开发区域这一,并加快了连云港市的海洋经济发展。根据国家对连云港市的发展计划,在不久的将来,连云港将建成为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生活富裕、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的区域性的国际贸易中心,环境优美的旅游中心,现代化交通枢纽和国际性海港城市。
连云港市地处太平洋西岸,中国沿海的中部,为具有季风特点的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寒暑相宜,四季分明。境内地形地貌多样,高山大海齐观,河湖滩涂具备,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历来有“享山川之饶,受渔盐之利”的美称。这为发展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连云港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1999年总产量达到280万吨,油料总产量达到2600吨。人均粮食600公斤,居江苏省前列。 连云港市加速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建成粮食、油料、烟草、林果、茶桑、出口蔬菜、肉禽蛋奶、对虾养殖、紫菜生产加工等基地100多个。其中东海县名列全国肉类百强县,是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赣榆、灌云成为省级秸秆养牛示范县;灌云县棉花生产居全省前列,被誉为“白云之乡”;灌南县因其泡桐生产量居江苏之首,被称为“泡桐之乡”。此外,连云港市紫菜生产和海蟹育苗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2和2/3,而成为中国的“紫菜之乡”和最大的海蟹育苗基地。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有了很快发展,兴办了中日合资味之素如意有限公司、中韩合资金五食品有限公司、中日合资雅玛珂紫菜有限公司、东海果汁厂等一批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形成了种养殖、加工、贮藏、运输、贸易相配套的新体系。1997年连云港如意集团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股市中第一支农业概念名股。产于云台山的云雾茶为江苏三大名茶之一,珊瑚菜及金镶玉竹是江苏珍稀名特产。海州湾是全国八大渔场之一,前三岛海区为江苏省唯一的海珍品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连云港市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99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4.99亿元,财政总收入17.1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392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051元。 “十五”期末,连云港市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经济发展实现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的过渡,人民生活实现由低水平小康向比较宽裕小康的转型升级。到201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接近江苏省平均水平,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科技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连云港港是中国著名八大海港之一,一直是中原和西北地区最便捷的进出口岸,是陇海经济区实施对外开放的东大门。港口现有泊位40多个,年吞吐能力达3500万吨,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余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承担了90%的大陆桥过境集装箱业务量,已被国家确定为办理亚欧大陆桥过境集装箱的主要口岸和基本港,并着手建立第三代、第四代集装箱码头。1993年,港口建成中国最长的拦海大堤,总长6700米,形成30平方公里的优良港池,可建成100个万吨级以上的深水泊位,为建设亿吨大港打下坚实的基??
连云港市辖赣榆、东海、灌云三县为对外开放县,三县的16个乡镇为对外开放的重点工业卫星乡镇。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一批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已初具规模,国家级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又提出要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中国21世纪议程》将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列入可持续发展首批优选项目;《中国海洋开发计划》明确把连云港列入三大海洋特殊开发区域之一,并加快了连云港市的海洋经济发展。兴办的省级高新科技园区中,东海县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赣榆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州湾旅游度假区和连岛商贸旅游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成为吸引外资的热点区域。至1999年底,全市共批准外资项目2000余项根据国家对连云港市的发展计划。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