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运输
根据江苏省政府、国家交通部《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从2006年起到2010年,基本建成以长江干线、京杭运河为核心、长约3500公里的“四纵四横”高等级干线航道网。连申线(连云港至上海)为其中的“一纵”,主干线长558.1公里,建成后将突破铁路运力限制和公路运输成本制约,大大增强连云港的运输能力,实现货物有效分流。2008年开工建设的通榆运河工程,建成后可实现从连云港港直达上海的海河联运。
产业发展现状编辑作为连云港市改革开放前沿,开发区已吸引了美国杜邦,日本三菱,德国大陆、汉高等世界500强以及法国罗盖特、日本味之素、泰国正大等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先后进区投资。从实际出发,将自己的产业发展定位为“一主导、三新型、两促进”,即:以临港产业为主导,着力培育和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三新”产业,促进以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出口加工业的发展。构成了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众不同的产业结构与发展方向,已成为陇海沿线及中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进出口窗口和生产基地。
“一主导”产业
以东方国际集装箱(连云港)有限公司、益海(连云港)有限公司、罗盖特(中国)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临港产业板块。
“三新型”产业
以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新医药板块。
以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汉高华威电子有限公司、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新材料板块。
以重山风力设备(连云港)有限公司、中复连众风力叶片、国电联合动力技术(连云港)有限公司、江苏阳光晶源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新能源板块。
“两促进”产业
以连云港艾叶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连云港味之素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出口加工业;
以江苏万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连云港中远物流有限公司、连云港万航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
7产业发展规划编辑
综合定位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依托连云港港和正在规划建设的南北两翼港口群,将重点发展石化、造船、冶金等临港重型产业项目;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将优先发展以化学合成药、现代中成药、生物及海洋医药、新型医疗器械和医疗包装材料等为特色的新医药产业,同时大力发展以硅(信息)材料、封装材料等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以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等为特色的新能源产业;还将进一步壮大和提升食品、纺织、化工、机械、电子等优势产业;继续发展出口加工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物流业,快速凸起沿陇海线新的经济增长极,打造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示范区,使连云港开发区成为全国一流开发区。
发展规划
所处的城市位置及地质条件、山海环境决定了开发区发展规划宜采用组团式结构,沿新墟运河及铁路编组站周边农田用地形成的大型绿化生态隔离带和沿铁路预留通道形成的大型交通防护绿带将开发区自然划分成多个相对独立的组团,形成五大产业片区、三大生态轴线和两个中心。
五大产业片区
→中云产业区
→台北东产业区
→台北西产业区
→宋跳-大浦产业区
→朝阳产业区
三大生态轴线
,沿临洪河形成南北向的生态绿化带,依托现有的湿地条件建设开发区的外部生态廊道;
二,沿新墟运河保留约800米左右的绿化廊道,是连接山、海等自然要素的主要生态通廊;
三,沿排淡河规划沿河绿化景观带,是贯穿开发区、联系新浦城区和开发区的城市景观生态走廊。
8区位优势编辑
地理位置
连云港处在中国沿海南北过渡和海陆东西过渡的枢纽部位,是中西部地区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口,又是连接太平洋西岸与大西洋东岸大陆桥运输的国际枢纽。
区域经济地位
连云港南连长三角,北接渤海湾,隔海东临东北亚,又通过陇海铁路西连中国中西部地区以至中亚,是连接东西南北的纽带,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又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带唯一的近海腹地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的黄金地区,是江苏省实施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与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的叠加区、全省三大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加快苏北振兴的龙头地区。
9资源优势编辑
土地资源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拥有近100平方公里的低产盐田,周边另有近200平方公里的低产盐田正在规划开发,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低产盐田属于国家鼓励类建设用地,可以直接作为工业、物流仓储等项目发展用地,在区内就可办理用地手续。目前正在进行回填、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约40平方公里的区域具备项目进驻条件,完全可以满足各类项目特别是临港产业大面积用地的需求。
地质情况:开发区分布在海积平原上,土质可分三层:表层、软土层、底层,上软下硬,地震设防烈度7度。
电力资源
连云港市拥有国内一流的火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110万千瓦),正在兴建国内单机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田湾核电站,一期2台机组已并网发电,新增发电容量212万千瓦,全部四期工程建成后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正在规划建设风力、太阳能、抽水蓄能发电等项目,届时这里将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
人力资源
连云港市总人口472万人,劳动力320万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66万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5692人,中级职称人员38174人),各类技术培训机构85个,年培训量9万人,主要培训工种有服装缝纫、机械加工、电子操作等。劳动用工价格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且便于管理、培训和用工稳定。全市共有高等院校3所、中等专业学校4所、职业中学13所,在校生10万人。
10功能园区编辑
出口加工区
连云港出口加工区于2003年3月10日获国务院批准设立,2003年7月通过海关总署等国家部委联合验收,正式封关运作。坐落于国家级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范围内,东距连云港港口5公里,北靠临港产业区,310国道、陇海铁路、徐连高速公路穿区而过。该区规划总面积3平方公里,以东陇海铁路和连徐高速公路为界,分东西两部分,东区(起步区)占地面积0.7平方公里,区内道路、供水、排水、排污、供电、供汽、通信、宽带、有线电视等设施完善,同时配有现代化的标准厂房,是加工贸易类企业理想的投资场所。现已有艾叶无纺布、柏科医疗等企业6家。西区2.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基本完成,达到了项目入驻条件,目前已有重山风力、圣恩实业等一批项目正在建设。
新医药产业基地
国家级连云港新医药产业基地于2001年12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位于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区,总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目前基地内已建成恒瑞集团、恒瑞股份、豪森制药、康缘制药、中金药包、千樱医疗设备等7家骨干生产型企业,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上市企业2家,企业已全部通过GMP认证。新医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中西药制剂、化学原料药、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等医药产业及其配套产品。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连云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7年8月由省政府批准成立。内设的高新区创业中心,于1999年4月,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该园区重点以发展新材料、电子元器件、食品等产业为主,已形成了精细化工、电子、建材等产业。该区区位优势明显。宁连高速公路和临连高速公路的起点位于园区内,并毗邻连云港-新疆霍尔果斯、黑龙江同江—海南三亚等多条高速公路,其西侧是陇海铁路。该区区内设施完善,道路、供电、供水、雨水、通讯等设施已基本建成,所有路网都同步完成了绿化、亮化工程。截至2007年底,区内拥有各类工业企业203家,其中三资企业7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高新技术产品39个。
临港产业区
临港产业区东起平山路,西至临洪路,北至242省道,南至运盐河,面积约76平方公里。区内现状土地基本上属低产盐田,可直接作为项目建设用地。该区是连云港市“以工兴港”的主战场,是建设国际性海滨城市、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委托国内一流的深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以临港区域为重点的开发区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分片区控制性详规和景观设计,并开展了《开发区产业布局规划》等若干专题研究。区内已建成和贯通了东西横向的东方大道、海滨二号路,新港路等“两横七纵”的道路主框架;供水、雨污水、供电等设施配套完善;绿化覆盖率高,投资条件完备,已有约50平方公里具备了项目入驻条件。临港产业区的开发正引起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客商关注。法国罗盖特、美国沙索和新加坡丰益集团等一批区内企业也先后增资扩股。2007年新批外资项目72个,过千万美元项目50个,投资规模平均在1982万美元以上;新批内资项目80个,过亿元项目32个,项目平均规模2.2亿元。2007年,全区在建工业项目中,总投资过千万美元或过亿元项目23个,当年新竣工投产了阳光晶源、五洲专用车等41个项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