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民俗“牛斗虎”

家乡区县: 西安市周至县

  周至牛斗虎是陕西省汉族民间舞蹈之一,源于陕西道教圣地——楼观台脚下楼观镇八家庄村。早年在庄东什字的井庙内木匾上就记载着“乾隆年间八家庄耍牛斗虎”字样,距今已800多年。现今《牛斗虎》仍主要分布在周至县楼观镇八家庄村及周边地区。虎的动作有四大势,八小势,24个平阳势,四大势有趔虎势、搜山势、望山势和捕食势,八小势为立、卧、坐、缩、滚、上山、下山和跳涧势,24个平阳势贯穿于整个舞蹈之中,分别刻画老虎的勇武、精明和顽皮情态。牛也有犀牛望月、趔叉舔背、吃草、缩叉、挖耳等动作,将牛的稳健、壮美和朴实描绘得惟妙惟肖,表现得淋漓尽致。

 

《周至牛斗虎》舞蹈结构由五人组成,用竹子、麻纸、油布、颜料等材料制成老虎和牛的道具。两人舞牛头、虎头,两人演牛尾、虎尾,一人扮演牧童。《牛斗虎》的舞蹈迂回非常丰富,也很讲究,虎的动作有四大势,八小势,24个平阳势,四大势有趔虎势、搜山势、望山势和捕食势,八小势为立、卧、坐、缩、滚、上山、下山和跳涧势,24个平阳势贯穿于整个舞蹈之中,分别刻画老虎的勇武、精明和顽皮情态。牛也有犀牛望月、趔叉舔背、吃草、缩叉、挖耳等动作,将牛的稳健、壮美和朴实顽强描绘得惟妙惟肖,表现得淋漓尽致。舞斗起来,紧张激烈,近退有序,忙而不乱!真是虎有虎势,牛有牛劲,童有童趣,经过一番搏斗,劲牛取得胜利,保护了小主人。舞蹈《牛斗虎》虽然表现的是动物之间的争斗,抒发的却是劳动人民托物言志、借物寄情的思想情怀,表达的是邪不压正、正不怕邪、弱不惧强、勇于拼搏、战而能胜的思想内涵。《牛斗虎》多在夜间室外演出,表演时四周灯笼环绕,气氛冷清森肃,以锣鼓等打击乐器伴奏,节奏欢快,激烈昂扬,舒悦人志,配以松香之烟火开场。猛虎跃出迅如雷,急似风,舞曲一起,飞扬跋扈,虎威顿现,竹笛声中牧童牵牛出场,生活情趣尽现其中。牛虎争斗起来,刚柔并济,形象逼真,动作优美,栩栩如生,扣人心弦,使这源于民间的生活场景得到了极高的舞蹈艺术升华,传递出浓烈的艺术感染力。

周至牛斗虎是土生土长的一种民间舞蹈,它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发掘保护、抢救牛斗虎,对于丰富民间舞蹈和发展舞蹈事业都有特殊意义。

《周至牛斗虎》经过历史的沿革和演变,在承传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它艺术形式的有用养份,不断丰富和完善,使其粗犷、栗悍、勇猛、敏捷和智慧的基本特征保留不变。

 

“周至牛斗虎”在周至县委、县政府及楼观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作了很多工作,活动开展较好,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

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传统的节日民俗活动、庆典活动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逐渐由现代节目代替,“牛斗虎”和其它民族文化一样,也受到西洋文化的冲击。

2、由于“牛斗虎”表演不但需要娴熟的舞蹈技巧,而且更需要强壮的体力,老年艺人已不能胜任,由于农村经济仍然还很落后,年青人都出外打工,不愿意学习,所以“牛斗虎”的继承和发展举步维艰,濒危状况比较严重,急待保护、挖掘。

peat惯犯(2014-11-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