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工业发展

家乡区县: 陕西省吴起县

1936年前延安的手工业者多数是外地人,有简单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富裕者有作坊,雇有极少数工人。   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创办和发展了公营工业企业,私营工业也有发展。建国后自1954年试办9个人的初级缝纫合作社起,有了集体性质的工业经济。在工业经济中,全民、集体和私营三种经济成分并存;公私合营后基本上存在全民、集体所有制工业经济,私营工业经济极微小。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厂产值5835.4万元,占工业总产值6944.1万元的84%;集体工业产值1058.8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6%。

工业经济管理层次结构方面,1979年企业总产值3769.5万元,其中,市属企业产值3070.09万元,城市街道工业产值299.47万元,乡(镇)村办工业产值400万元,分别占总产值的81%、8%、11%。1987年工业总产值2900.2万元,其中,直属企业产值1978万元,街道工业产值123.2万元,乡(镇)和村办工业产值208.3万元,合办和个体工业产值590.7万元,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66%、5%、8%、20%。

工业技术结构方面,1936年前个体手工业者纯属手工劳动。中共进驻延安后,1937年工程师沈鸿带着10台“母机”来延安,制造了部分简单的机械,如纺织机,才开始有操作机械的工人,但公营企业基本上仍属手工操作。1949年有228家私营工业,机械设备价值只有121元。建国后,1959年统计共有金属切削机床63台,简易机床12台,台钻12台,砂轮机18台,每38人有1台机械设备。1979年全民所有制企业拥有金属切削机床及锻压设备670台,工人平均22人有1台设备。地区以上企业拥有金属切削机床及锻压设备513台,有职工8268人,平均16人有1台。市属全民所有制企业拥有金属切削机床及锻压设备152台,有职工4803人,平均32人有1台设备。1985年根据109个企业统计,工人合计7441人(不包括街道、乡镇企业及其他),手工操作2753人,半机械化操作2321人,机械化操作2975人,自动化控制作业409人。

1985年有工人8589人,每人平均占有设备资金(不包括厂房)1.13万元,市属有工人4086人,每人平均占有设备资金(不包括厂房)0.27万元。1987年市工业局系统,年职工人数2747人,有固定资产原值1560.1万元,人平均占有固定资产原值0.37万元。1985年工业企业中有工程技术人员341人,占职工人数13414人的2.5%,其中高级技术人员1人,中级技术人员49人,初级技术人员291人,市属企业中初级技术人员44人,占市企业职工总人数4343人的1%。

风为裳(2014-11-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