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三潭印月4

家乡区县: 浙江省西湖区

相关信息

三潭印月7月29日晚被游船撞掉一座塔
7月29日22:31,童先生来电:我在坐西湖游船,看到有另外一艘游船,把三潭印月其中一个塔撞到水里去了!那个塔已经看不见了,船前面的右侧船头往下倾斜了。刚刚撞上去没多久,有没有人受伤不清楚。那条船向我们求救,我们的船就过去了。但因为我们的船太小了,那艘船上的人太多,带不回来。另外一艘大船过去了。我是杭州人,陪朋友来玩的。
据童先生说,大概晚上10点20分左右,他们看到一艘游览船在向他们求救。游览船的屁股卡在三潭印月其中的一个塔上。船上有二三十人,因为船右前侧出现倾斜,所以大家都挤到了船尾。
当时童先生还很好奇,撞倒的是不是其中一个塔?他向周围瞅了瞅,发现另外两个塔都还好好的,上面还有灯,唯独事故船所撞倒的这一个,只剩下一个平台。后来他听船上工作人员说,这个塔确实被撞进了水里。
于是童先生趴近看了看,也没有看到那个塔,却刚好看到一艘两层的船过来营救——因为他所在这艘船也坐满了人,没有办法带他们走。求救船上的人都很紧张,看到有船过来就大声呼救……
7月30日凌晨0:59,另一位目击撞船事件的读者朱先生来电回忆当时情景:昨天晚上天太热了,我陪家人去西湖坐游船。大概10点,在我们旁边10多米的地方,有一艘游船撞到了三潭印月其中一个塔上。塔上面一部分掉到了湖里,只看到一个圆台浮在水面上,像磨盘一样。出事的船上有个灯照在了我坐的船上,好像是在发信号,叫我们过去营救。那艘船看起来问题不大,估计是为了安全,想把游客转移。船上有四五十人,但是我们的船太小了,载不了。我看到不远处,还有一艘大点的船。后来,那艘船过去把人救了。[6]
大游船为避让小船才撞上了石塔?
7月29日23:40时,我们赶到苏堤离三潭印月最近的地方。
因为天黑,距离太远,看不清三潭印月周围到底发生了什么,也不能判定三潭印月是否有损坏。询问附近船坞工作人员,他们都没有听说三潭印月水域有游船出现事故。赶到西湖水域管理处,办公室欧副主任说:他们会马上到现场核实。
7月30日0:38时,一条快艇停靠在西湖水域管理处旁边的码头上,从上面跳下一个蛙人,全身湿漉漉的,赤着脚跑向水域管理处。5分钟左右,蛙人从水域管理处出来,手里提着两个大探照灯,又急急忙忙跳上快艇,一溜烟消失在夜色之中。
三潭印月复位
7月31日早晨6点,所有三潭南塔的石块被打捞上岸、拼接完整,恢复三潭印月景观。整个打捞过程经历7个小时。[7]
“幸好只是轻轻撞倒,石塔部件并未破损,三潭印月景观恢复原貌。”西湖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说,被撞后,石塔水上部分倒入湖中,若是倒在硬地面上、或者磕在船身上,就麻烦了。
拼接完工的南塔看起来白了许多,另外两塔跟它一比,就像是刚刚晒好日光浴——那种深色调的文物外衣,其实还挺珍贵的,业内叫做“包浆”。
南塔损失了包浆,再仔细观察,重新复位的南塔略微有些倾斜。
石塔最下面的部位是一个石头圆台,南塔圆台的东边半个微微露出水面之上,西边则被湖水刚刚没过;石塔最上面的葫芦顶也稍稍有一点点歪;葫芦顶下的两层宝盖原本应该基本平行,这下子,看上去也不那么完全规整了。
疑问产生
2013年7月29日晚上21点25分左右,石塔被撞跌入西湖底,“三潭”变“两潭”;事发后,西湖水域管理处、杭州园文局等单位连夜行动,8个半小时后,“三潭”貌似恢复。事关全国文保单位,又是全国著名景点,三潭变两潭又重新恢复为三潭的过程之快,让人产生了一连串疑问。有网友开玩笑地说,“这是在变魔术吗?忽如一夜之间,说倒就倒,说恢复就恢复?”三潭被撞,石塔有没有损伤?被撞后,有没有第一时间按照文物法规定上报?这期间的匆忙恢复,有没有法律可依?如此恢复,对三潭这样的文物会不会产生二次破坏?
被撞掉的南塔,到底有没有损伤?
为什么会出现倾斜?
园文部门的回答是,根据现阶段的检查,塔基桩部分有刮擦的痕迹,但是塔身主体并没有找到明显的伤痕,由于外面两道钢制护栏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令塔本体未受到较大冲击和损害。“因为水的浮力和水底厚厚的淤泥,石塔部件掉入水中,也没有明显的损毁。”
换句话说,园文部门认为,此次撞击,南塔并没有出现大的损伤。所以,相关部门现在是“恢复”石塔,并没有发现需要“修复”的地方。
不过,园文部门也强调,撞击肯定会对塔身产生影响。对于被撞塔出现倾斜,园文部门表示已经注意到了。
接下来他们将邀请石质文物保护和结构等方面的专家,对三座石塔作进一步的全面体检和诊断,以判断基础结构的稳定性,以编制下一步的加固纠偏的保护方案,并报国家文物局审核后实施。
连夜复位,是否太过匆忙?
为何不能等到天亮再打捞?
事发深夜,光线黑暗,为何如此匆忙要打捞?有网友认为,此举有匆忙之嫌。
西湖水域管理处表示,他们是前天晚上10点半接到消息的,相关负责人赶到现场确认后,立即联系了杭州市园文局,文物专家也赶到了现场。
双方分工进行,水域管理处负责组织蛙人在内的救援力量,而园文局专家就在现场察看石塔的“伤情”,专业指导救援。“这样一个分工也就是为了确保打捞的科学性,避免造成二次破坏。”
当晚11点多,水域管理处调来了多艘游船,现场架起照明灯,确保了打捞现场的工作环境。随后,两位蛙人到位,打捞工作正式开始。
相关负责人也坦言,在确保没有二次破坏的前提下,也是希望尽可能快一点恢复石塔,而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减小这次意外事故对西湖造成的不良影响。
如此恢复,对三潭这样的文物
会不会产生二次破坏?
回答这个疑问,文物专家表示需要了解塔的基本结构。石塔塔顶为青石雕成的葫芦状,塔身呈球形,塔基为扁圆石座,整个塔高约2.5米,但这个塔并不是一体的,而是由一层层可以活动的部分叠加而成的,每层之间有卡口交错,确保榫卯(sn mo,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咬合,扣合。
杭州市园文局的专家现场评估发现,石塔每一层的结构都没有出现破损的情况,至于倒入湖中,原因是撞击松动了石塔的结构,类似于一个搭好的积木松垮掉了。
在石塔的结构都被打捞上来之后,工作人员在专家的指导下,又像搭积木一样,把石塔重新恢复了,并没有用到水泥或者胶水。在没有强大外力的情况下,这样的安装是牢靠的,因为无数次的风雨洗礼已经证明了这个设计的牢固度。
所以,杭州园文部门认为,这样恢复并不会对三潭造成二次破坏。
被撞后
有没有第一时间按照文物法规定上报?
杭州园文局回答是,他们按照程序上报了。
昨天上午,杭州市园文局按照程序,将三潭石塔被撞一事,向浙江省文物局进行了书面汇报。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都表示,将持续关注三潭石塔的恢复进展,并要求杭州市园文局及时查处,做出处理。
至于为何没有在被撞掉后的第一时间上报,而在重新复位后才上报?
杭州市园文局是这样解释的:
三潭石塔,1992年被确定为市级文保单位,2005年被确定为省级文保单位,今年3月,作为“西湖十景”组成部分之一,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杭州园文局负责对三潭石塔的日常管理,这其中也包括应对突发事件。相关负责人表示,石塔被撞后,市园文局有责任也有权利组织对文物的抢救。园文部门也有一套应急处置预案,确保第一时间启动文物保护措施。比如,昨天上午,他们也在园文局的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三四百字的事件经过。
前世今生
根据杭州市园文局文物处提供的史料,西湖三潭石塔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当时宋代文学家苏轼任杭州知州,积极开浚西湖,在湖中立三塔为标志,禁止在三塔之内种植菱芡(菱,是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也是一年生水草),以防止湖底淤泥堆积。
元朝时三塔被毁,现存三塔为明代天启元年(1621年)重建。三塔位置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每两塔之间相距62米。
塔身呈葫芦形,中空,分五个心形小孔;月圆之夜,特别是到传统佳节中秋,皓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上灯烛,洞口蒙以桃花纸,烛光从中透出,倒映入水,宛若一个个小月亮。
这已经成为了杭州西湖最经典的标志性景观之一。现人民币一元纸币就以三潭印月为图案,可见其影响力及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史学界认为,三潭石塔是历史上疏浚西湖、保护西湖、建设西湖管理的史实遗迹,是研究西湖历史地理的重要坐标,是西湖重要文化景观,同时也是杭州西湖的一个象征。2013年3月,三潭石塔作为西湖十景之一被国家文物局确认为国家级文保单位。[1]

鲸鱼渴了想喝水(2014-11-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