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习俗----十个碗和分菜

家乡区县: 永州市祁阳县

 我的家乡祁阳有一些特殊的风俗,其中十个碗和分菜就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我很少听说别的地方有与之相同习俗。

 家乡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办酒席都要出“十个碗”。吃酒席就说“恰十甲碗”去。祁阳人说吃“十个碗”当然不是吃碗,而是要吃十道菜。这十道菜是要一道一道出,吃了第一道菜,再上第二道,端菜的人顺便把第一个碗带走,桌子中间只留一个碗。这十道菜大致如下:

  1、豆腐墨鱼丝,2、头牲(祁阳土话,就是鸡肉),3、猪脚,4、羹汤(分2种,甜羹汤是放桂圆、葡萄干,咸羹汤是放鸡杂)我小时候最喜欢吃甜的。5、盘蹄肉(扣肉底下放香芋或其它),有时扣肉不切开,一个半圆扣在碗上。6、猪肚7、丸子(自家做的猪肉丸,用猪肉和米花)8、粑粑(用“茶豆腐泡”包,馅是用猪肉、红枣、葡萄干做的)9、炒菜(用来下饭的,一般是辣椒炒鸭肉或者其他)10、曲鱼。祁阳曲鱼也很有特色。是鲜鱼加盐待干了水以后,再放入红曲米、辣椒粉、料酒等蒸熟后即成。一块块,红红的,不知道的以为是腊鱼。曲鱼肉质松软,口感鲜嫩,的确是美味佳肴。办喜事吃到第五个碗时会放鞭炮,发表演讲及举行一些相关仪式后再继续出第六个碗。

  还有一件更为奇特的风俗就是吃酒席要分菜。无论红白喜事,照分不误。每桌专门有一个人负责,一般为妇女。每道菜一上来,她就用筷子各和汤匙一点点分成八份(只有汤除外,当场喝了),因为我们家乡摆酒席是坐方桌,一桌坐八个人,所以分成八份。各人吃自己那一份。以前要给每个人要准备一个大碗装分到的菜,好像还有用一种大树叶包菜回去的。小时候每次妈妈去吃酒席总能带回好菜。难得吃一回肉,好吃死了。现在好了,每人发两个塑料袋,直接分菜到塑料袋里,散席后各人把自己那份提回家去,真正是“吃不了兜着走”。外地人不要以为没有菜分,我们的菜份量特足,每道菜都用一个大海碗装,还要堆得满满的,像个金字塔。近几次回乡看见每人还发几个生鸡蛋和两斤生猪肉。这样一来每人要提三四个塑料袋回家。如果小孩上学没去的话,回来还可以大饱口福。

对于分菜人有不同看法。甚至为某些外地人所不屑。说这样不够热闹,没有意思。当地的年轻男子有的也羞于分菜。我看这分菜也是有好处的,一是卫生,现在不是有人提倡分餐制吗?二是办喜事的主家不会剩下太多的菜吃不完浪费。三是带点红白喜宴的菜回去给家人尝尝,沾沾喜气,分享一下快乐有何不可呢?我喜欢这种快乐。

影子(2014-04-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