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评剧

家乡区县: 唐山市丰南区

评剧产生于河北东部的滦县农村,1910年左右,形成于河北唐山一带。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正式使用评剧名称。莲花落是穷人行乞时的演唱艺术。或说唱吉祥如意的话,或演唱故事。解放前,滦南县境内的居民生活比较贫困,本县地近京城,受京都影响,县境乃“文学之邦,士大夫揖让进退,皆彬彬有礼,重然诺,尚气节,文字朴茂……”(《滦县志·序》),风气开化,民间文学发达。皮影、大鼓书、秧歌等传统艺术形式丰富多彩,民歌、民谣、民谚、民间故事也繁茂优美。勤劳勇敢的滦南人,依岁时风俗,各村多有唱影、说书、扭秧歌、演大戏的。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使人们赏心悦目,养成了对艺术的爱好。莲花落作为乞食的艺术,紧迫时尚,从民歌、民谣、民间故事、秧歌、皮影、大鼓等艺术形式中吸收了许多营养,经过单口对口莲花落、拆出莲花落、唐山落子等阶段,逐步发展成评剧,成为我国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深受广大群众的喜欢。评剧在不长的历史里积累了众多雅俗共赏的经典剧目:《花为媒》、《牧羊圈》、《打金枝》、《杜十娘》、《人面桃花》、《玉堂春》、《马寡妇开店》等。而评剧在现代戏的创作演出方面的成就则更是其它剧种所不及的。其中如解放初期韩少云演出的《小女婿》、新凤霞演出的《刘巧儿》及之后由小白玉霜、新凤霞、魏荣元、喜彩莲、张德福、喜彩春、赵丽蓉、李忆兰、花月仙、马泰、陈少舫等一大批名家组成的中国评剧团(现在的中国评剧院之前身)通力合作的《金沙江畔》、《祥林嫂》、《夺印》、《向阳商店》;由东北三大旦角流派创始人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组成的沈阳评剧院也是佳作频频:《江姐》、《黛诺》、《杜鹃山》、《洪湖赤卫队》等等不胜枚举。当然,评剧名家也没有放弃对传统戏的继承和革新,尤其是集中了鲜灵霞、六岁红等一批老艺术家的天津评剧院则更偏重这方面的工作,其中的代表作就是《包公三勘蝴蝶梦》、《占花魁》等。

网络营销能力秀:http://wm23.com/://abcdorislin

微博:http://weibo.com/u/5057213821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984280401

wm23M2N5AV6R(2014-04-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