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顺德民间总有不少流传久远,习以为常的风俗。不过,从这些人们熟视无睹的风俗中,若我们能从一个故事、一段传说甚至是一种习惯中探赜索隐,钩沉回溯,并在热闹非凡的喧哗中辨析那沉积日久的历史与文化痕迹,还原其真面目,或许对我们身处其中的顺德文化有一个更直接与理性的了解与理解。
买桃花
每逢新春佳节,人们多喜欢买得一枝春欲放,插上桃花便过年。因而人们多喜欢买桃花,一来期盼来年大展宏图,二来总希望碰个桃花运。
由鲜花讲到花市,昔日农历年前,各镇圩都有花市,人们多选择吊钟、水仙、菊花、盆桔等,不过,最热闹的要数广州,早在清代,诗人就有“四时不断卖花声,十月绯桃照眼明,浪说扬州风景好,春光不及五羊城”的诗句描写当时盛况。但是,当年广州的花场都是顺德花匠的妙手所得,所以说广州姹紫嫣红的花市一直闪动着顺德人的身影
2005年2月4日 来源:珠江商报 作者:李健明
莺啼燕语报新年
春节习俗杂谈
每年春节,顺德民间总有不少流传久远,习以为常的风俗。不过,从这些人们熟视无睹的风俗中,若我们能从一个故事、一段传说甚至是一种习惯中探赜索隐,钩沉回溯,并在热闹非凡的喧哗中辨析那沉积日久的历史与文化痕迹,还原其真面目,或许对我们身处其中的顺德文化有一个更直接与理性的了解与理解。
买桃花
一夜腊寒随漏尽,桃红又是一年春。每逢新春佳节,人们多喜欢买得一枝春欲放,插上桃花便过年。因而人们多喜欢买桃花,一来期盼来年大展宏图,二来总希望碰个桃花运。
其实,这源于崇拜花神父母的古老风俗。史书记载:越人祈子,必于花王父母,有祝辞:白花男,红花女,故婚夕亲戚皆往送花,盖取诗桃花之意,诗以桃李二物,兴男女二人。可见,买花的最早涵义是祈子。因此,现代的婚俗中我们看到新郎手捧鲜花到新娘家,总以为是“鲜花赠美人”,其实这是古俗变迁,源于“桃李二物,兴男女二人”之意,所谓“桃之天天,宜室宜家”。只是到后来才逐渐转化为一种大众化的民间风俗。
由鲜花讲到花市,昔日农历年前,各镇圩都有花市,人们多选择吊钟、水仙、菊花、盆桔等,不过,最热闹的要数广州,早在清代,诗人就有“四时不断卖花声,十月绯桃照眼明,浪说扬州风景好,春光不及五羊城”的诗句描写当时盛况。但是,当年广州的花场都是顺德花匠的妙手所得,所以说广州姹紫嫣红的花市一直闪动着顺德人的身影。
利市钱
“利市”钱的演变也大致相同。北方管这玩艺叫“喜钱”,但顺德人一直沿用古俗称“利市”。其实这一说法宋代就有。当时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娶妇》就将“喜钱”唤作“利市”。他写道“娶妇至儿家门,从人及家人乞觅利市钱物”。不过这一说法还得追溯到商周时代。《易经·说卦》中就有:“为近利、市三倍”文字记录,后来渐成“利市三倍”以喻商人牟取暴利,再到后来,就产生“做生意赚钱”之意,到现在就将“喜钱”与“幸运”混同一意。于是“利市”便有“能带来好运”的含义。不过,我们应将“利是”写成“利市”,不然就不知所云,甚至贻笑大方。
贴春联
大年三十贴春联,即顺德风俗所谓的“易桃符”。相传,顺德清代书画大家黎二樵每年初一一大清早打开门,都会发现他的对联都被人揭走,于是,他微微一笑,又挥毫疾书,再贴一联,成为当年佳话。如今,人们大多喜欢用成品的对联张贴,快捷省事,不过,缺少了那种对客挥毫,摊钱问字的悠悠古风。昔日的顺德人虽有不少“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的对联,但寻常人家更喜欢“平安二字值千金,和顺满门添百福”,这也折射出顺德人和谐祥顺,求实淡笃的风格。
天官赐福
新春期间,很多人家门或家中都贴有上书“三阳开泰”、“五福临门”字样的红纸,但它们的来历颇为曲折有趣。
此外,不少顺德人家都贴着写有“天官赐福”的红纸,这习俗与道教有关。道家认为世界由天、地、水构成。所以,上半年是天官,下半年是地官,下半年中段为水官。不过,这“官”只指时空流动过程中的一个时期,并非官职。后来,道家吸收了民间信仰,将这三官奉为主宰人间福祸的大神,其中,人们最为信仰的便是恩赐福祥的天官,民间视他为福神。年画中的天官,身穿大红官服,龙袍玉带,手持如意,慈眉善目,一派雍容。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也是天官生曰,于是古时候民间到处张灯结彩,仕女嬉游,通宵达旦,城开不夜,所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顺德昔日也有“上元观灯,或作秋千百戏”的习俗,解放前元宵节的大良鱼灯还远近闻名,不过,现在我们仍能从璀璨的灯笼中回味当年盛况。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