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祠堂

家乡区县: 佛山市顺德区

顺德祠堂始于宋元,盛于明清。清代中后期,大小宗祠遍布城乡,为数逾万。《顺德县志》说:顺德最重祠堂,大族壮丽者,动费数万金。其大小宗祠代为堂构,千人之族,小姓单家,祠也数所。曰“大宗祠”者,始祖之庙也,庶人而有始祖之庙,追远也,收族也。其中,祠堂之盛,又以北滘碧江为最。因而,作为集众多传统观念与经济背景于一体的顺德祠堂,其丰富深邃的内涵自令人留连其间,回味不已。

如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一样,顺德祠堂,也是分下堂、中堂、上堂三座。因为“三”在古代属成功显贵之数。老子讲:“道生一,二生三,三生万物”。《史记》说:“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因而,一座祠堂大有涵盖三才天地人及绵绵不绝、延续千秋万代之意。

在顺德,明清两代祠堂的风格相异。明代祠堂大多为木架构,灰砂蚝壳墙,莲花斗拱托顶,有悬山顶也有局部歇山顶。典型的有杏坛逢简刘氏大宗祠。清代则多以花岗石和黑木为柱,水磨大青砖为墙,花岗石阶为阶,硬山顶。典型的有沙滘陈氏大宗祠和杏坛的苏氏大宗祠。

祠堂是维持宗法制度的重要场所

中堂是族人春秋祭奠、商略大事的中心。顺德人十分重视祭奠祖先,俗称“拜太公”。除清明墓祭外,春分,秋分,夏至,秋分和冬至都要在祠堂隆重举行拜祭仪式。祭奠时,供奉牺牲,扣钟鸣磬,举族跪拜,肃穆隆重。

在顺德,有句俗话,叫太公分猪肉——人丁一份。就是说每年春节和重阳,族长按祠堂一年的祖业收入拨出部分资金买猪,按照男丁每人一份来分发猪肉。女性则无法享受这种福利。分猪肉就在这里进行。所以,分辨是否同宗寻找一下族谱里分猪肉的名单就可一目了然。中堂布局与下堂大同小异,但规模略大、制作更精,且呈递高之势。这,除了有利排水采光外,更隐含深意,如杏坛逢简的刘氏大祠堂,依地建造,层层渐高,暗喻代有才人出,子孙一代胜一代。

吴泳琳(2014-11-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