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过去,顺德只是一片海滩,到后来才逐渐变成沙洲、荒野、沙田。建县后迅速发展,并成为岭南壮县。因此,历代名人与顺德交往不多,只是到了明清两代联系才逐渐频繁起来,不过,名人对顺德确实产生多或多或少的影响。
或许,顺德能拉上关系的名人最早要数韩愈。他虽没到过顺德,但却因谏献佛骨一事被贬阳山,本来一门心思“欲为圣朝除弊事,敢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却落得个“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下场。在阳山这个“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的穷乡僻壤,“言语不通,画地为牢”的他苦恼郁闷,正在破愁无方之际,久闻韩愈大名的顺德陈村人区册驾一叶扁舟飘然而至,与韩愈一起“翳嘉林,坐石矾,投竿而渔,陶然以乐。”他们纵论诗书,饮酒赋诗,把臂入林,共赏烟霞,颇有李白汪伦之情,快乐时光在指间悄然流逝。握手分别时,深感孤绝无助却能获得这一纯真友情,大文豪难遏奔涌情感,铺纸挥毫,纵笔写下《送区册序》,以作铭怀,盛赞这位“仪观甚伟”、“文义卓然”的“区生”。有点可惜,韩愈因身份所限,没随区册一访顺德,不然留下关于顺德的只言片字,那就不可同日而语。不过,有这妙文,也算是一段千古佳话。
后来,区册的族弟区宏也游学韩愈门下,并跟随韩愈到荆门,后为国子监博士。区宏学成回家乡时,韩愈还写下《送区宏南归》诗相送。
另一位唐代大诗人倒是来过顺德。他就是唐末钱塘人罗隐。这位十试不第的大才子“诗名满天下”。不过,现在知道他的人不多,但其诗歌我们却照用不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就是他的名句。“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耳边要静不得静,心里欲闲不得闲”、“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男儿未必不英雄,但到时来命即通”等至今都仍流播众口,而他的小品文集《谗书》,更是借古讽今,涉笔成趣,嘻笑怒骂,皆成妙论,因而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中称它“几乎全部都是抗争和激愤之谈”,而罗隐与皮日休、陆龟蒙等作这些短小精悍,讽刺时弊的小品文,更被鲁迅誉为“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口”。
据史书记载,他曾在江南兵乱时远离战火,悄然来到大良今锦岩公园一带隐居读书,后来他还在锦岩岗上题:“稳乐山”三字,到清代三字犹存,可惜现已湮灭无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