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饼
兴化人早饭除了喝茶吃早点外,还有许多选择。好多一部分人喜欢上街转一圈,然后直奔烧饼店,挤在等候的人群中,看着黑红脸膛的师傅伸长右臂,水端把朝炉膛里四下一转,一股白气溢出,白白的烧饼坯子一张张贴到炉膛肚里,眼瞅着红红的炉里烧饼由白变黄,芝麻爆裂,饼香四溢。师傅提起长长的火剪,一铲一个。
烧饼正面金黄脆酥,芝麻密密层层;背面褐而不焦,咬一口,甜的,糖汁浓浓;咸的,葱香扑鼻,诱人得很。
烧饼店遍布城乡,但烧饼的做法却一样。须头天晚上和面涨酵,而且必须用干面老酵,不可用泡打粉速发,否则口味不纯正。兴化人嘴很刁的,有一丝差错都吃得出来。每次做饼钱都要先抓一把捏成团存放在和面的盆中,这就是老酵,如同原始的火种,逐日传递,生生不息。涨酵时,把老酵撕成零碎小块,拌入和好水的干面里,反复搋,使老酵与干面完全“合家”,然后捂好,一夜功夫,酵就涨上来了。
涨好的酵搓成条状,掐成一个个剂子,用擀面杖反复擀,折叠再擀,每折叠一次,烧饼就多一层,层子越多,烧饼越疏松。还要包入馅心,擀平,饼面上均匀地涂上糖料,撒上芝麻,就可以朝炉里贴了。
烧饼的馅心一般有甜、咸两种,以适应不同口味顾客的需求。甜的简单——白糖或红糖;咸的,就丰富一些了。有葱油的,肉丁的,脂油渣的,甚至还可以包时令菜蔬。为了区别起见,烧饼师傅通常把咸饼做成椭圆的,甜饼则做成圆的。
如果考究一点,就要在烧饼剂子里插酥了。酥,用香油拌面粉而成。把酥“插”(拌的意思,但无论如何,“拌”,“和”都没有插生动)到饼剂子里反复地擀,其他程序基本一样.插过酥的饼自然叫做插酥饼啦!
插酥饼比普通的饼更酥更脆更香,刚出炉趁热吃,口感最好,冷了,就酥软了。
兴化妇女生养坐月子,喜欢煮烧饼、馓子。产妇不宜吃质硬的食物,煮过的烧饼、馓子绵软稠香,入口即化,好消化,而且营养丰富,所以,过去亲戚朋友看月子,都有十个烧饼,二斤馓子。
从前农村的孩子,平时没多少零食吃,父母进城,烧饼就成了他们最高的期盼。有童谣曰:乡下人上街,大篮子一挎,先奔当典,后上大街,不是充军,就是相呆,买个烧饼,带把乖乖。
插酥脆饼
到了下午,烧饼店就清闲些了。烧饼师傅就开始炕脆饼了。脆饼是把饼坯做成枕头状,贴在炉里,封上炉门慢慢地炕,需要十分的耐心。脆饼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消闲食品,也是馈赠亲友的小食品。咬一口,脆瓦似的,一手吃,一手还要在嘴下等着,不然,四崩五裂的,进嘴的少,落地的多。人们走亲访友的,喜欢带十来个脆饼,作为小礼品,孩子们欢喜得不得了。
兴化居民还有制作瓜饼的习惯,只是要在夏天,瓜果上市之时。剖开一条烧瓜,去囊洗净,用小汤匙刮瓜肉,将瓜肉和面粉拌匀,放到油锅里摊或煎。瓜饼色泽金黄,瓜香扑鼻,外脆内软,是夏季特有的时令食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