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的正能量

家乡区县: 山西省方山县

     既有革新精神又有民主作风的蔡元培,从踏进北大校门的那一刻起,就与其前任截然不同。他到校的第一天,校役们排队在校门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而他也郑重地脱下帽子向校役鞠躬回礼,校役们包括许多师生都对他的这一行为惊讶不已——这么一位校长,真是从来不曾见过。此后,每天他出入校门,校役们向他致敬,他都会郑重还礼。这件小事,给存在严重封建积习的北大吹进了一股强劲的平等、民主之风,也预示着这所学校将会走上改革的新征程。

    钱玄同在北大任教近20载。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讲到广东音韵,课后一位广东籍学生李锡予给他写了一封长信,对他所讲的广东音韵提出了不同意见。下一次上课时,钱先生上台后面带笑容,客气地问:“哪一位是李锡予同学?”李锡予站起来回答说:“我就是。”钱先生说:“请坐!我见到你的信了。我翻找资料查阅了,你对广东音韵的解释是正确的。我不是广东人,对广东音韵不够了解,很感谢你纠正了我的纰漏。”接着,钱先生在课堂上读了李锡予同学的信,还希望其他同学对讲课中纰漏之处提出意见。钱先生有两句名言:“考古务求其真,致用务求其适。”我们可以从此事中看到钱先生虚怀若谷的治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治学宗旨。

     南开学校的创建者张伯苓经常被人批评为败坏“士林传统”,有悖“师道尊严”,但他顶住舆论压力,坚持实行自己的新式教育理念。张先生和学生一起踢足球,一起玩桥牌,教学生照相术。他引入西方的话剧,并与学生同台演出。他和学生一起玩耍、做游戏,在学馆开展哑铃、足球、角力、跳高、拳术等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时师生都改穿短裤。胡适在论及这段历史时评价道:“这种师生间自由民主的共同教学和游戏,显露出年轻的张老师是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

    “国际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是一个“海归精英”,生活方式洋派西化,但是为了推行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他举家从北平搬迁到河北定县,在那里生活了近10年,和农民同起同居。两个女儿,群英、华英都是在定县长大的。一家子穿粗布大褂,住农民漏雨的房子,与农民一同吃苦,逐渐成了农民的朋友、亲人。此后的岁月里,晏先生一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里担任要职,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第三世界的乡村教育工作。时至今日,“三农”问题、国务院扶贫办“整村推进”计划,联合国在世界范围内消除贫困所做的努力,我们都可以看见“定县实验”的身影。

    “所谓先生,是一种骨子里的儒雅和端庄,是‘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方法和方向。先生是正能量,尽管现在我们只能说说他的背影。”《凤凰周刊》邓康延主编曾经这样说道。梅贻琦、鲁迅、胡适、陶行知、马相伯、陈寅恪、梁漱溟……一位位先生,他们的师者风范、人格魅力,宛如璀璨的星辉,各自照亮一方河山,照耀后来人前行的道路。

小小韩韩(2014-11-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