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家乡的历史,不禁的让我禁叹一声,我们的大商河帝国啊!我家乡商河的由来,商河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记载,始见于《水经》,即源于杨墟县东。汉景帝四年,以封齐悼惠王子将卢为侯国也,城在高唐城之西南(汉高唐辖地为今禹城、齐河两县大部)。又北迳平原(秦置,故城在今平原城南王庙乡张官店)东,又东北迳安德县(西汉初置,故城在陵县城西关)故城南,又东北迳般县(汉置,后省归德平,故城在德国平镇东北三十里)故城南、东陵故城(在今乐陵市东南大顾家村北)南,又东北迳初乡县(朸县)故城南,又东北迳马岭城(在今惠民县东),又东迳富平县(秦置厌次,西汉改名为富平县,东汉复故名,城在今惠民县桑落墅)故城北,分二水注于河。其流向及位置,无疑是今商河县、惠民县境内的沙河。当时所流经的八个县名均为汉或汉以前所轩,其中朸县、富平早在东汉即省或改名,远远早于郦氏注《水经》,故商河系桑钦所记137条全国较大的水道之一。当时的朸县,仅是商河流域的一小部分。但她流经麦丘、朸县城均不几里,横亘东西,对朸县的生产影响较大,也孕育了商河文化。 商河何时形成?又为什么叫商河?唐《元和郡县图志》(李吉甫撰)载:“汉成帝鸿嘉四年(既公元前17年),河水泛滥为害,河堤都尉许商凿此河通海,故以商为名,后人加水焉”。唐初,沧州刺史薛大鼎还有一首诗曰:“洪流入海地无波,万姓欢呼麦丘坡;犹恐甘棠遭败剪,嘉名永锡许商河”。也称颂了许商治水的功绩。从明代以后,又以名宦将许商载在史志,并供奉于县名宦祠。 许商,西汉长安人,安长伯,治《尚书》,善为算,著《五行论》,官至九卿。据《汉书·沟洫志》载,自成帝初至鸿嘉四年,许商先后以白博士、将作大匠、河堤都尉的官位出行治水多次。 诚然,对商河之名的来由也有其他说法,但均不为人接受。如《水经注》曰因其源头“世谓之落里坈,亦曰小漳河,商漳声相近,故字与读移耳”,但清末明初的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提出疑义,并具体论证。同时,《重修商河县志·河渠》也对许商凿河之说提出疑义,言:“许商驳孙禁欲开河,又安能自开河?”“许商与钦(指桑钦)同时,是商河不始于许商之明证。”的确,商受遣治水,曾与丞相孙禁“同行视,图方略”,也确有过争论,但争论的焦点是“决平原金堤间,开通大河,令人故笃马河。”大河,即黄河,并非商河。再说,商河成于西汉,钦撰 《水注》在东汉,相隔至少40年,并非同时。 《元和郡县图志》所说的后人加水,即商河改名为滳河,当在南北朝后期,因为郦道元为《水经》作注时仍名商河,到隋置滳河,中间不到70年。至于加水旁的原因,元《齐乘》载:“刻本或误作滳,小子遂读商,为滳谬矣。”
至于我家乡的历史就到此为止吧!我想同学们对我家乡的了解更深入一步了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