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清晨5时,上海浦东,浙江千足珍珠电商运营中心,熬了通宵的电商运营经理叶忠还在思考“双十一”活动方案。去年“双十一”活动,千足珍珠单日成交量在同类电商中只拿了第四名。今年,作为国内唯一一家珍珠上市企业,早在三个月前,叶忠就率团队启动策划“双十一”方案。
“流量经济背景下,珍珠品牌塑造分秒间确立。”叶忠解释,一个线下不起眼的品牌,通过运营,几乎一夜之间可以驰名,人气盖过线下知名品牌。
而在“千足珍珠”的大本营——诸暨山下湖镇,已经明显感受到了这种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冲击。“世界珍珠之都”早已觉醒。今年5月,高调开启的2014年“首届520网络珍珠文化节”更像一场宣告仪式,短短8天,山下湖珍珠企业借力重量级电商平台,实现网上销售额近2000万元。
神秘的客户
今年1至7月,华东国际珠宝城交易额53.62亿元,同比增长6.8%。“淡水珍珠国际市场消费需求持续下滑,而由珍珠电商发掘的国内市场却在爆发性增长。”省珍珠行业协会秘书长赵新光说,这是一次品牌重塑引发的行业洗牌。
明显的迹象来自于一群神秘客户:珍珠电商。他们手中的采购单,让习惯坐等生意的市场摊位经营户坐立不安。土生土长的何惠春守着15平方米左右的摊位,在华东国际珠宝城里不大不小,一月接待几拨客户,每月走量300万元以上。
“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5%。只是我们就跑个量,大头都让他们赚了。”何惠春直言,他们开口就要每月一万条珍珠项链,档次统一,订全年合同。何惠春“吓”坏了,“月供两三千条,都吃撑了。即使大公司也未必敢接。同规格,大批量货源,谁都不敢保证稳定供货。”
事实正是如此。几个月前,山下湖珍珠一家规模企业也婉拒了另一名神秘客户。“1000条同规格珍珠手链,每天都要,一年的订单量过亿。”企业老总坦言没法确保货源。
数据显示,仅去年“双十一”,一家线下并不知名的省外珍珠电商单日成交量突破400万元。而淘宝新近公布的十大珍珠电商中,坐头号、2号交椅的并非来自山下湖。截至今年6月底,珠宝城内实际运营的电商70余家,仅占总经营户的五分之一。
“可以说80%以上的珍珠电商,货源采自华东国际珠宝城。”赵新光分析说,山下湖珍珠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近2400家珍珠养殖、加工及批发、零售企业支撑起全国最大的珍珠专业市场——华东国际珠宝城。“经营户如果不在电商领域攻城略地,珠宝城恐将沦为别人的菜篮子。”
本土“黑马群”
中国电商产业园6楼,“银生珍珠”电商运营中心。“我特别感谢马云,改变了我。”9月2日,摸了近三十年珍珠的石丁伟说,“电商一下子把珍珠推到数亿网民眼前,珍珠大众消费时代到来了。”
十年前,石丁伟的儿子石银生高考填志愿,父子俩一致选“国际金融”。大学一毕业,石银生却涉足珍珠电商,如今网店月成交量上万笔。今年1至8月,网上销售额同比增长30%以上。
今年5月启动运行的中国珍珠电商产业园,与华东国际珠宝城仅一路之隔。“目前已集聚15家电商新锐。到年底将达到20家以上,产值5000万元以上。”山下湖镇工业副镇长傅春江介绍说。
“一年销售额是过去十年的总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出口骤减,
山下湖镇西洋龙村珠农周前峰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触”网,在淘宝上挂出“思漫珍珠”。几天后,一笔50元的网上订单让他兴奋不已。6年后,“思漫珍珠”每天客流量成千上万,购买过“思漫珍珠”的客户已达12万人次。
“这样的客流量,在珠宝城的摊位是无法想象的。”两年前,价值数千元以上的顶级珍珠,周前峰备货不敢超过50颗,而目前的储备量在珠宝城内位居前列。线上线下互动的营销模式,更是助力“思漫”成功跻身淘宝珍珠十大店铺。
山下湖镇最近一次调查显示,年成交额逾千万元的珍珠电商十家左右,包括银生、思漫、水年华、安妮等在内的一批山下湖电商珍珠品牌进入大众视野。
截至8月底,经浙江省淡水珍珠质量检验中心检测,今年已出具珍珠产品质量鉴定证书160364份,日均668份,95%以上来自珠宝城经营户。而在三年前,不到50份。中心负责人阮利光介绍,“通行证”走俏,是山下湖珍珠电商发力的结果。
流量经济下弯道超车
“开淘宝店?太晚了吧!”山下湖镇长乐村村民、全职妈妈钱惠林开起了“微店”。“把店开在微信里,通过朋友圈做生意。”半年经营,业绩喜人,刚刚过去的三个月,日均成交20笔左右,上月单日最高销售额5万元。
华东国际珠宝城摊主何惠春也成为了珠宝城的“微店达人”。她设计的“微店”页面,还被推荐为“样板”,供珠宝城经营户参考学习。“早在2008年,我就在淘宝开了店,但没有当回事。”何惠春说,微信是个新平台,她琢磨着通过微店,更有效地呈现珍珠,激发潜在客户的购买欲。
“无论是线上线下互动的O2O模式,还是微店,电商会越来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珠宝行业分析人士认为,流量经济背景下,弯道超车,任何企业都有可能成为网上的“大品牌”。
今年以来,山下湖镇密集出台了“千名电商人才孵化计划”、电子商务专业村创建等一系列电商产业扶持政策。与此同时,一批珍珠龙头企业实施战略布局,国内唯一一家珍珠上市企业千足珍珠投入巨资,将电商运营中心设立于上海浦东。“便于招兵买马,打有备之仗。”千足珍珠负责人刘雨芊说,2012年,千足珍珠电商销售额不到300万元,去年跃升至1000万元。
“但电商‘流量红利期’已接近尾声,过去做活动、要流量,营业额被这些东西拽着走,现在,这股拽力越来越疲乏。”叶忠坦言,电子商务企业已从粗放式的跑马圈地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千足珍珠”努力的一个方向是将自己电商化,即用互联网思维把自己武装起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