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应鳌(1527-1586),字山甫,号淮海,溢文恭,明朝贵州清平卫(今凯里)人。著名朝廷大臣、学者、诗人、教育家和贵州教育的先驱。自幼聪颖,好学上进,喜读诗文,善作文章。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公元1546年)举人,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进士,选庶吉士,改户科给事中,出为江西按察司佥事,迁陕西提学副使,晋四川右参政,擢佥都御史,抚治郧阳,后为朝廷大理卿,户部右侍郎,又改礼部,充经筵讲官,掌国子监祭酒事(即全国最高教育行政长官兼全国最高学府校长),后任刑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尚书等。他当官勤于体察民情,善于调查研究,知识渊博,曾提出"勤学、励政、亲贤、远奸"等事,受到皇帝的重视和采纳。 他是明朝的名臣大儒,是在王阳明学说思想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理学家,为明代四大理学家之一。孙氏学说的中心思想是"求仁",他进出"无欲"、"无欲就是天理",以"无欲"达到"求仁"的目的,继承了王阳明学说思想,是贵州省古代第一位哲学家。
他是著名的诗人。《黔诗纪略》收其诗有457首,编为四卷。时逢奸臣严嵩当权,对他横加迫害。他的诗对官场的勾心斗角和仕途的艰险有所讽喻,部分诗揭露了政治黑暗,反映了民间的疾苦。诗风平易自然,有些作品有民歌风味。他的《学孔精舍诗钞》是流传至今贵州最早的一部诗集。《黔诗纪略》称誉他是"贵州开省以来人物冠"。
他是著名的教育家,一生重视教育,曾几度从事教育工作,任陕西提学副使时,作《谕陕西官师诸生檄文》16条,详细阐明了他的教育主经和为学之道。任国子监祭酒兼经筵讲官时,锐意改革,为国家培养了有真才实学的人才。50岁辞职回家后。在家乡清平建学孔子院,向家乡青年讲学,为发展贵州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他还是书法家,大小兼能,特擅楷、行。其书法以欧阳询为基础。参柳公权笔意,端庄严劲,亦如其人。楷书《谕陕西官师诸生檄》,现在西安碑林。福泉有《分守新镇道题名碑记》。一生著宏富,主要有《学孔精舍诗钞》、《学孔精舍汇稿》、《淮海易读》、《春秋节要》、《左粹题评》、《四书近语》、《律吕分解发明》、《论学会编》、《教秦语录》、《教秦总录》、《教秦绪言》、《雍谕》、《幽心瑶草》、《道林先生粹言》、《庄义要删》、《督学文集》、《归来漫兴》等,均由明清学者刊行于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