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产业
镇平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按照市场化、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以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为起点,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市场营销体系,在加强粮食、经济作物、一般畜产品建设的同时,培育出金鱼、苗木花卉、特色林果、奶牛等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业特色产业,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支点,千家农户为支撑的农业产业化体系。
第二产业
20世纪90年代中期,镇平形成了以县属工业企业为骨干、以个体私营工业企业为支撑,以轻纺工业为主体,机械、医药、能源、建材、矿产开发等多产业并举的县域工业体系。止1995年底,县属国有、集体企业41家,从业人员1.3万人;个体私营企业7892家,从业人员8.5万人。步入“九五”时期后,随着市场体制的建立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大部分企业暴露出了在机制、发展诸方面上的缺陷,工业经济出现下滑趋势。1997年对县属工业进行大面积的改制、改组,但由于上级配套政策尚不够完善,加之经验不足,使不少改制企业步履维艰,镇平县乡工业发展陷入空前低潮。但镇平拥有的大量技术人才、熟练工人及存量资产为镇平工业经济发展积聚了雄厚的基础条件。
2003年以来,镇平县坚持把大办工业、办大工业作为加快发展的首要任务,以大工业体系为目标,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强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致力打造“一园多区”投资平台,支柱产业集群加速膨胀,工业主导地位初步显现,基本形成了以水泥建材、纺织针织、医药化工、玉雕工艺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为支柱的产业集群,成为支撑镇平工业大厦的坚强柱石。
2005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75亿元,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利税7.1亿元,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210%。“十一五”期间,镇平将以矫健的步伐向中原水泥建材基地、全国羊毛衫加工基地和玉雕地毯加工出口基地的目标迈进。
第三产业
2005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亿元,从事商贸、物流人员达到20余万人。石佛寺玉雕市场、贾宋小商品批发市场、建材大世界等一些规模大、档次高的综合型商品市场和功能较为完善的专业批发市场随着市场经济应运而生。
2007年,努力发挥交通、区位、人文三大优势,突出杏花山、五垛山、玉雕湾三大景区,培育菩提寺、玉文化中心、赵湾水库、北顶等十大景点,围绕游、购、娱、吃、住、行六大要素,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开发力度,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加快对外招商步伐,注重宣传推介效果,创建星级文明景区,形成以特色购物游、生态休闲游和红色观瞻游为主体的南阳近郊旅游热线。围绕建设南阳区域性次经济中心目标,培育发展商贸流通农业特色产业,抓好玉料市场、建材市场等专业市场的建设,新建一批粮油、蔬菜、花鸟、家电等专业市场和大型超市,加快镇平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