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大月饼已占据了南宁月饼市场的半壁江山,公馆黄记更是其中的领军品牌。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糕点小店,一跃发展成为广西大月饼的龙头企业,公馆黄记用30年谱写了一部“商业传奇”。截至目前,公馆黄记今年接到的月饼订单总量已突破100万公斤,遥遥领先于同行。为了探寻其成功之道,近日,记者再次探访公馆黄记。此次探营,公馆黄记的变化令记者不禁发出三声惊叹。
一叹:规模之宏大
“超级工厂”日产能超过15万公斤
经过近3个小时的车程,记者一行终于到达公馆黄记位于合浦公馆镇上的月饼厂。还未进厂,远处就闻到了浓郁的饼香,让人嘴馋。今年公馆黄记投入巨资扩建工厂,在原3栋两层高的楼房和两排一层平房组成的厂房基础上,增加了一个5米高,可容纳300名工人同时干活的生产车间。总占地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这么庞大的规模,在广西是首家。
记者走进扩建的月饼生产车间看到,最明显的变化,是新引进了两条总长超过200米的隧道炉烘烤生产线,单单烘烤区的长度就超过80米。据合浦公馆黄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庆强介绍,加上原来的十条旋转炉生产线,如果一天24小时不停运转,日产量可以突破15万公斤,跻身广西月饼生产企业前列。
这样高的产能,意味着公馆黄记完全可以不用长时间提前生产月饼存放在仓库了,这样就保证了送到消费者手上的月饼更新鲜。
二叹:技术之先进
现代化生产线广西领先
公馆黄记月饼质量上乘、风味独特,近年来都供不应求。然而,生产能力不足阻碍了公馆黄记的快速发展。黄庆强表示,每年中秋节临近,他们都不得不推掉很多订单,因为接近生产上限,如果接下订单,就有不能按时交货的风险,但是不接,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生意流走,很是可惜。而提高月饼产能是唯一办法。
如果不是身临其境现场采访,真的是难以想象,公馆黄记的月饼生产线会是这样的先进。记者看到,生产车间里长长的隧道炉内有一条连续运转的输送系统,经过传统手工包制好的一托托月饼半成品,经过传送带,输送进入隧道炉,月饼被均匀烘烤出来后,再经过传送带直接输送到冷却间,冷却后的月饼再由传送带自动送至成品区全程自动化,生产效率高,只需一两个人操作即可。
此外,公馆黄记还实现了从包馅、成型、排盘的一体化模式。最重要的是,相比传统的烘烤方式,全自动生产线大都在高密封的无菌车间完成,减少了月饼在生产过程中与人手的接触,烘烤出来的月饼品质更稳定。
三叹:生产之严苛
月饼制作全程严控质量关
在公馆黄记,没有“凭感觉做事”的概念。黄庆强认为,理性的管理是保证产品高品质的关键。工人们配制月饼馅料时,要求将标准化操作应用于全过程,制饼大大小小的步骤,都有严格的监控,比如:自来水必须几级过滤才能使用;每种材料的筛选都有一定的准则;每种材料都必须经过精准的计量,多少分量应该加多少水,都必须遵守标准流程。
标准化工序虽繁杂琐碎,耗时长耗费大,却是制作好月饼的不二法门。如果为了节省成本而偷工减料,或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人为疏忽,都将使月饼品质下降。记者看到,随处可见的安全生产标识时刻提醒着每一位员工“月饼安全就是生命线”。记者深感经过这样层层严格把控生产出来的月饼,安全、放心。
黄庆强透露,融合“传统手工 现代工艺”的公馆黄记月饼,由于产能高、口味好,不仅仅吸引了公司企业的大宗团购,每年还有多家宾馆酒店前来寻求技术合作甚至代工。正是因为公馆黄记人的良苦用心,成就了如今广西大月饼领军品牌的地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