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人物

家乡区县: 内蒙古准格尔旗

.莫·哈斯巴根
莫·哈斯巴根 男,蒙族,1950年生,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查干陶老亥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鄂尔多斯作家协会副主席、鄂尔多斯文联民研会主席、《阿拉腾甘德尔》编辑部副总编、编辑部主任。  1979——至今在区内外刊物上发表了120余篇短篇小说、散文和16篇中篇小说(共180万字)。出版了《扎萨克盆地》(上下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在那遥远的地方》(民族出版社出版,1993)、《灰蒙人世》(上下册)(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1998年)、《故乡的热土》(民族出版社出版)等五部长篇小说。1984年、1990年、1993年三次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2000年获得内蒙古成吉思汗影视公司、内蒙古文联颁发的首届蒙文中篇小说《苏立定杯》奖。

  哈斯巴根的作品有浓郁的鄂尔多斯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语言清丽,故事性强,在广大牧民读者中很有影响。

19.齐·毕力格
齐·毕力格 男,蒙古族。1949年出生于内蒙古乌审旗,1968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鄂托克旗乌兰牧骑、鄂尔多斯市文艺创作研究所从事剧本、歌词创作。20多年来,先后创作歌剧《乌仁都西之歌》、蒙古剧《罕塔玛》、《银碗》等剧本多部、歌词数百首。其剧作先后获内蒙古自治区艺术创作“萨日纳”奖、“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剧本“孔雀奖”,歌词多次在全区、全国性的文艺活动中获奖,现任鄂尔多斯市文艺创作研究所副所长,一级作词。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民族戏剧学会会员、内蒙古戏剧协会理事、鄂尔多斯市戏剧协会主席。

20.张秉毅
张秉毅 男,汉族,1964年12月生人,准格尔旗人。现为鄂尔多斯市文联《鄂尔多斯》文学月刊编辑部副主编,国家二级作家。

  主要从事小说创作。代表作有《黄土高坡》、《旧乡》、《老家》。2000年出版的长篇纪实文学《与天地共生》引起一定反响,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十五”百部重点图书奖(编号76号),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局选入向十六大献礼的百部重点图书。2002年根据他作品改编的作品获国家级的“冰心奖”。

  他的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语言简洁,结构拙朴,与所描写的西北高原农村生活相表里,往往给人很深的印象。这一类作品曾受到短篇小说大师汪曾祺先生的称赞。

21.桑 洁
桑洁 男,蒙古族,1944年出生于内蒙古科尔沁草原民间音乐世家。1967年从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后,即到鄂尔多斯从事音乐工作。30多年来,先后创作歌曲、歌剧音乐、舞剧音乐等声乐器乐作品500余首。其作品先后获国家“文华获”、“群星奖”、全国舞剧比赛优秀作曲奖和全军文艺会演作曲一等奖。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桑洁歌曲选》。现任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文艺创作研究所一级作曲。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协会理事、鄂尔多斯市音乐家协会主席。

22.尚一波
尚一波 男,1942年生于陕西榆林。1965年大学毕业分配至内蒙古伊克昭盟。先后在学校、政府部门任职。1970年被下放牧区当牧民,1972年调入鄂尔多斯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至2002年退休。期间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深造。先后任编辑部主任、总编助理、副总编、总编辑,高级编辑。曾任中国地方报研究会常务理事、伊克昭盟新闻学会、记者协会副主席等职。现受聘于鄂尔多斯酒业集团任党委书记。

  在30多年的新闻生活中,编审过无数稿件,自写了近百万字的各类作品,主编了《煤都破晓》、《第一道年轮》等5部报告文学集。主要作品选有《鄂尔多斯快车》、《老总知行录》二集。先后多部篇作品获国家级、省区级奖。1990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23.李 文
 李文 男,汉,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内蒙古分会会员。6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总计发表小说、报告文学、戏剧、影视文学作品一百余篇(部),总计160余万字。其中剧本三部:《学好国际歌》、《红梅》发表于国务院文化部出版的《乌兰牧骑专辑》、《红梅》代表内蒙古参加华北一盟一戏汇演;《柳情》代表伊克昭盟参加华北地区戏剧调演,影视作品两部;《老弓》由中央电视台二套播出,《老油坊》由中央电视台6套播出,作为庆祝建党80周年中国优秀影片进行展播;在《草原》、《内蒙古日报》、《鄂尔多斯报》等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70余篇(部),由香港益华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种豆得瓜》;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报告文学集《西部人》;报告文学《天骄应有知》获全国“共和国脊梁”征文奖;《柳情》获一盟一市戏剧奖:小说《种豆得瓜》获内蒙古“索龙嘎”奖;报告文学《西部人》获内蒙古党委宣传部“热爱内蒙古”征文奖。1964年,出席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24.巴 音
巴音 蒙古族,中共党员。1962年出生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查汗淖苏木。1985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哲学系,学士学位。现工作于鄂尔多斯市档案局(馆)编研科,技术职务副研究馆员,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档案学会会员,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20年来主要研究鄂尔多斯历史、文化、民俗习惯;发表20多篇论文,撰写5部著作。论文《试论蒙文档案编研工作》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著作《鄂尔多斯民歌研究》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青年奖;论文《内蒙古最大的家谱图》在《中国现代探索新论文库》代表作研究会上被评为一等将。 

25.贺继成
贺继成 男,汉,1958年生,1980—1982年在内蒙歌舞团和杜兆植老师学习作曲,1991年—1993年在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作曲。现鄂尔多斯市文联工作。国家二级作曲。

  近年来创作了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其中组歌《碱湖组歌》歌曲、《牧村的黄昏》、《鄂尔多斯情》、组歌《穿沙图》、大型歌剧《柳绿沙原》连续五年分别荣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

  1995年五部作品被八省区《新人新作》剧组入选并拍摄了长达半小时的音乐专题片《大漠里飞出的旋律——记青年音乐家贺继成》,反应了贺继成的作品和事迹,其中两首歌曲《牧村的黄昏》、《喊一声我的父老》由著名歌唱家德德玛、吕继宏演唱,音乐专题片多次在中央二套、八套、内蒙古电视台、鄂尔多斯电视台播放。

  《牧村的黄昏》在全国流行并广为传唱,1997年内蒙古自治区“五十大庆”被评为金曲并出版,《牧村的黄昏》成为德德玛的保留曲目,出版了德德玛的VCD、MTV、盒带。1998年春节,《牧村的黄昏》被中央电视台全国大联欢《中华一家亲》入选并在香港凤凰中文卫视、广东、云南等二十五家电视台播放,且《牧村的黄昏》是内蒙古电视台唯一选送的曲目,他本人与李永明创作的歌曲《鄂尔多斯情》被评为鄂尔多斯市文化节“节歌”,内蒙古电视台拍摄了MTV,并在内蒙古电视台、鄂尔多斯电视台多次播放,此曲2001年10月被德德玛选为世纪名人名曲专辑带、CD光盘。

 

乔玲玲(2014-11-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