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汉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西北东三面为黄河环绕,南临古长城,毗邻晋陕宁三省区。全市辖七旗一区,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94.07万,其中蒙古族17.7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萨拉乌苏文化、青铜文化源远流长。早在7万年前,“河套人”就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明朝天顺年间,蒙古鄂尔多斯部驻牧河套,始称鄂尔多斯;清朝顺治六年,鄂尔多斯各旗会盟王爱召,形成伊克昭盟;2001年,撤盟设地级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自然资源富集,拥有各类矿藏50多种,其中煤炭已探明储量1676亿吨,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天然气探明储量8000多亿立方米,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品牌服饰从这里走向世界,羊绒制品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世界的四分之一,已经成为中国绒城,世界羊绒产业中心。鄂尔多斯文化艺术璀璨,是世界蒙古族传统礼仪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其中“鄂尔多斯婚礼”和“成吉思汗祭祀”以其独特的魅力载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鄂尔多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特色城市化快速推进,地区要素集聚能力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改革开放30年十八个典型地区之一和全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七个典型城市”之一。
(一)北部黄河冲积平原区
该地区总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6%,分布于杭锦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沿黄河23个乡、镇、苏木内。成因和地质构造与整个河套平原相同,同属沉降型的窄长地堑盆地。现代地貌主要是由洪积和黄河挟带的泥沙带的泥沙等物沉积而成。 海拨高度1000——1100米,地势平坦,水热条件极好。该地区土壤类型可分为草甸土、 沼泽土、盐碱土、风沙土四个类型,其中以草甸土为主。草甸土是该区土壤中质地与生产性能良好的土壤。是培养稳产高产农田的基础土壤。整个黄河冲积平原区,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在1%左右,全氮含量0.05%,速效磷含量12个PPM,速效钾228个PPM。目前,该区耕地面积达到130万亩,其中有保证灌溉面积80多万亩,1989年粮食产量达2亿公斤。这一地区的开发前景相当乐观,潜力很大。
(二)东部丘陵沟壑区
本区分布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和达拉特旗南部,海拨高度为1300--1500米,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地面积 的30%。该区属鄂尔多斯沉降构造盆地的中部,地表侵蚀强烈,冲沟发育,水土流失严重,局部地区基岩裸露,是典型的丘陵沟壑区。土壤种类以栗钙土为主,大多不宜耕作,属宜林宜牧地区,特别适宜发展松柏等价值高的经济林。对于水果生产,这一地区条件极好,日照充足,水源丰富,受风沙影 响小。这部分地区内沿河沟畔也有不少的下湿地和人工淤澄地,是发展粮食生产的好地方。这一地区的出路在于发展林牧业,恢复生态环境的同时,全面开发利用当地的建材,煤炭资源,走林牧业先行、兴工致富的道路。
(三)中部库布其、毛乌素沙区
库布其、毛乌素两大沙漠,位于鄂尔多斯市中部, 库布其沙漠北临黄河平原,呈东西条带状分布。毛乌素沙漠地处鄂尔多斯市腹地, 分布于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伊金霍洛旗部分和乌审旗。两大沙区总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0%左右,其中库布其沙漠面积为1万多平方公里、毛乌素沙漠2.5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大多为固定半固定沙丘,流动性的新月型沙丘及沙丘链极少。库布其多为细、中沙,而毛乌素则以中、粗沙为主,地下水赋存条件很好,发展林牧业前景广阔。今后,对这一地区,鄂尔多斯市将实行土地有偿转证,谁治理、谁受益, 以促进植被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加速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步伐。
(四)西部坡状高原区
本区位于鄂尔多斯市西部,包括鄂托克旗大部和鄂托克前旗、杭锦旗的部分,总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4%以上。该区地势平坦,起伏不大,海拨高度1300--1500米。这里气候较为干旱,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在200毫米左右,属典型的半荒漠草原。土壤成分以钙土为主,部分地区也有不少风积沙,植被以野生植物为主,是发展草原畜牧业的地方。目前全市人民正信心百倍地发展耐旱性的乔灌林草为主的植被建设,探索一条在半荒漠草原搞生态畜牧业,效益畜牧业的新路子,同时也欢迎广大投资者和集团,来这一地区投资建设草原,搞畜产品生产基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