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东阳成为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市)之一。据金华市统计局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337.0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03元,全年财政总收入40.9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95亿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92亿元。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282.46亿元,继续蝉联中国县级市第一的位置。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373.0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89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86.71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168.42亿元,增长11.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9:51.1:44.0调整为4.8:50.1:45.1。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4517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7157美元),比上年增长10.0%。[10]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3.9亿元,同比增长9%;完成财政总收入59.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和17.3%;固定资产投资187.1亿元,同比增长2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5亿元,同比增长15.6%;外贸进出口总额23.8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5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634元,同比分别增长9.7%和10.8%。2013深化“进千企送服务促发展”活动,出台重点企业扶持“一企一策”6项,解决企业难题99项。推进东阳经济开发区体制创新和整合提升,完成镇乡工业功能区基础配套设施投入3.15亿元。总部中心建设稳步推进,116家企业签约入驻。大规模招商成效明显,55个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20.2亿元,列入省浙商回归引进重大项目2个。获省扩大有效投资优胜奖。实施工业重点技改项目50项、“两化”深度融合项目31项,分别投入20亿元和1亿元。完成“个转企”1009户、“小上规”企业108家,培育亿元企业8家、10亿元企业1家。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创新型示范企业2家、企业研发中心3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5件,省知名商号2个,浙江名牌产品2只,列入省工业新产品计划51只。开展闲置土地清理“飓风行动”,启动企业低效工业用地清理工作,清理闲置土地101宗,促动竣工2495亩,盘活存量用地1130亩。启动省金融创新示范市试点工作,新增股份制银行1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创立“同筑梦想·共享阳光”担保基金。新增贷款108亿元,贷款余额556.9亿元,同比增长24.8%,列金华各县市第二位。2013建筑业持续高位增长,完成总产值1837亿元,同比增长15.9%,连续5年蝉联全国县(市)级第一;获“鲁班奖”2只、“钱江杯”等省级以上优质工程奖56只。建筑业总部基地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建成。2013实施重点商贸服务业项目53个,完成投资38.8亿元,投资额创历史新高。中国木雕博物馆、会展中心、万家投资总部主体建筑基本完成,远疆天域商业综合体动工建设,中国服装服饰(品牌折扣)交易中心、三阳银泰城、中南卡通城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白云专业市场群加快集聚,年交易额超140亿元。城西客运站主体工程结顶,综合物流园项目前期启动,市场配套不断完善。成功举办第五届休闲购物节。金华一百入驻东阳。横店菜场等4个农贸市场完成改造,西门菜场异地安置工程主体结顶。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加快推进,连锁经营实现镇乡全覆盖。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对外经济合作持续快速发展,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2.1亿美元,同比增长28.3%。2013新增粮食生产功能区2万亩,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粮食生产任务;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个、金华市示范性粮食生产功能区2个。新增土地规模流转面积1.5万亩。市中心粮库二期开工建设,新增储备粮2.9万吨。中药材、香榧等特色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新增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2家,培育全国优秀种粮大户1个,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水库山塘整治和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顺利通过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验收。完成中小河流治理投资1.2亿元。防台抗旱工作扎实有效,首次实施人工增雨作业。2013创新体制影视产业加快发展。调整理顺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体制机制,实验区成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新增入区企业52家,实现营业收入92.7亿元,同比增长18.7%;上缴税费10.8亿元,同比增长12.1%;花儿影视与乐视重组上市,长城影视“借壳”上市通过证监委审核。文化影视中心万花园、通用机场、梦上海、文影CBD四大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13.8亿元。电视剧审查中心进入试运行。2013加大旅游资源推介力度,新增重点旅游市场3个。接待游客1356.2万人次,旅游收入9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和15.4%。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