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连城古城,位于今十二连城乡黄河南岸,原有城垣12座,人称十二连城,现存城垣5座。隋唐胜州榆林城有南北贯通城墙,将城分为东西两城,西城为市肆坊区,东城为官署和寺庙区,全城墙总长4387米,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州城。明代东胜右卫城在隋唐城址西北角,有南北墙将城分为东西两城,南北长1039米,东西宽857米。汉沙南县城在明代城垣南面,只难看出一点痕迹,南北长约165米。
汉代沙南县,去中郡属县,河西置县,扼控两岸交通。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在河套东北角拐湾处置榆林关;七年(公元587年)改为县治;二十年(公元600元),置胜州,领榆林(今准格尔旗十二连城古城)、富昌(在今黄莆川古城)、金河(故址可能在今托克托县哈拉板申古城)三县,治所在榆林县城;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胜州为榆林郡,仍领榆林、富昌、金河三县。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郡人郭子和投突厥。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讨平梁师都,第二年置胜州,时逢击败东突厥,以决胜为名,领榆林,河滨二县,郡治榆林县。
此地横跨南下黄河,纵卧京畿北屏,为边防重地,因隋文帝将两位公主下嫁此地,炀帝在些宴启民部三千五百人,而名扬天下。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亿阿保机置东胜于河东,迁胜州百姓于东胜州,胜州废,明初在东胜州城址置东胜卫,河西胜州城址筑东胜右卫城,是北部连境军事重地。
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