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奚若(1889年-1973年),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人。 字熙若,自号耘。中国政治学家,爱国民主人士。早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政治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国民政府教育部国际出版物交换局局长、高等教育处处长,中央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等校教授,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等。支持并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部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著有《主权论》、《社约论考》等。1973年7月18日卒于北京。
张奚若 - 人物年表
1889年出生。
早年参加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
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
1925年回国历任教育部国际出版物交换局局长、高等教育处处长,中央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等教授职位。
1929年8月应聘来清华任法学院政治学系教授。
1932年6月,张奚若在清华大学毕业典礼上代表教授会向学生致辞,提出三点意见:“奋斗、续学、耐劳”。
1936年11月,他在《独立评论》发表《冀察不应以特殊自居》一文,直接触怒当时北平最有权势的人物宋哲元,导致停刊数月。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奚若亦随校西迁,并任西南联大政治学系主任。
抗日期间,参加民主活动,抨击国民党独裁。
1941年3月1日,张奚若在国民参政会二届一次会议上发言,尖锐抨击国民党政府当局的腐败和独裁统治,蒋对此极为恼火。但他未予置理,发言后便愤然离去。后来,国民参政会还给他寄发开会通知和往返路费,他当即回电:“无政可议,路费退回。”从此再未参加国民参政会会议。
1946年,张奚若受邀在西南联大图书馆前的大草坪上演讲,他猛烈抨击反动当局说:“现在中国害的政治病是,政权为一些毫无知识的、非常愚蠢的、极端贪污的、极端反动的和非常专制的政治集团所垄断。”
1947年,《清华周刊》请张奚若为36周年校庆题词,他挥笔写就:“学问要往大处着眼,不然就是精深也是雕虫小技。”
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部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