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绿岛湖旁涌动着火热的建设气息:绿岛湖都市产业区7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即将跃出地面,岭南国际汽车商业中心下月正式动工。令南庄人自豪的是,这些将改变南庄的大项目,大部分由本土企业家投资。
对南庄镇的企业家们而言,回家二字在几年内有着冷暖自知的味道。曾经,这里因产业转型、定位不明晰、前景不明朗等原因,逾百企业到外乡投资超过300亿元;如今,南庄变身城市中心区,明晰的方向和前景让企业家重返故乡并欣然投资,去年南庄较大的18个投资项目总投资达88亿元,本土企业家就贡献了3/4。
“企业家根在南庄,但更重要的是,企业家看到了回乡再投资的机遇。”一位本地企业家这样说。
企业家爱回“娘家”了
“跨界”在南庄企业家返乡投资中很常见,在绿岛湖都市产业区中,南庄镇的企业家投资占了主要部分。瓷海国际旁的岭南国际汽车商业中心项目下月将正式动工,这个投资8亿元的商业文化综合体项目,将由汽车展销、特色商业和岭南文化馆所构成。它的投资者,是南庄三位老板,此前他们从事塑料、化工和陶瓷行业。 “从抛出绿岛湖都市产业区的构想,到最终敲定投资,不过半年左右时间。虽然企业家们都是做传统工业出身,但都市型产业的前景最终让他们心动。”南庄镇经促局一位负责人说。
岭南国际汽车商业中心总经理刘新这样看待项目前景:项目在季华路商业轴上,交通便利,不但可吸引旧城区的市民周末消费,禅西本身就是大市场。“从张槎海口到南庄的禅西区域,未来三年将集聚20万人口,而且白领会越来越多。”而绿岛湖都市产业区的一位投资者则说,相比如今旧厂房20多元/㎡的租金,新产业聚集必然带来厂房、办公场所更高的增值空间。
“南庄经过产业调整,已逐渐从专业镇向城市中心转变,希望企业家多回家乡,享受新一轮发展的红利。”南庄镇镇长梁梓熙曾多次向企业家“表白”,良好的发展前景最终打动了企业家们。去年,兴发、东鹏、法恩洁具等企业将总部留在南庄,近年不少陶瓷企业“跨界”投资,如今也将目光放在南庄。
过去看不透 如今吃了定心丸
时间回拨到两年前,南庄企业家还在为离开家乡还是留在家乡徘徊、犹豫。“方向把不准、前景看不透,甚至有些伤心。”一位企业家说。
2007年开始,南庄镇进行以陶瓷产业为主的产业转型,超过八成的陶瓷企业到肇庆、清远乃至江西、广西等外省安家。在一段时间内,南庄产业“腾笼”后如何“换鸟”争论不小,数年的转型期也消磨着企业家的投资信心。渐渐地人们发现,离开南庄的不仅是生产车间,还有财富。传统产业的老板们在外地除了建工厂,还投资房地产、商业,知名者正是过去南庄引以为豪的企业。有感于此,有企业家人大代表直言,再不想办法,南庄的发展难以为继。
“我们提‘让南庄企业家回家’,打的是亲情牌,让企业家看到新的南庄,看到南庄的新机遇,最终投资回归南庄。”副镇长何永庆说。从去年起,南庄镇班子成员每人对口联系一批企业,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和渠道,定期外出拜访在外投资的企业家,让企业家掌握家乡的新定位、新政策。同时,镇经促局在镇报《新南庄》开设企业版,将投资信息、优惠政策第一时间传递到在外投资的企业家。
“春江水暖鸭先知。”何永庆说,除了政府努力拉近和企业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新政策、新定位带来投资环境的变化。去年初,南庄就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和城市定位,确定建设绿岛湖都市产业区。佛山“一老三新”战略布局中,南庄被纳入城市中心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向南庄倾斜。“如果说过去看不透甚至不看好南庄的前景,这一系列的变化就像让企业家吃了定心丸。”于是,去年下半年,多个本土企业家的投资项目敲定并动工。
二次创业促产城升级
与以往“村村点火、村村建厂”的传统产业发展不同,南庄企业家去年投资的65.8亿元项目,均与南庄镇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相契合,可谓二次创业。
这些投资包括,以绿岛湖都市产业区为代表的都市型产业,以兴发和东鹏总部为代表的总部经济,还有以华夏中央广场为代表的商业服务业。
投资的新项目并非与南庄的产业根基剥离。虽以建筑陶瓷起家,但南庄一直以来缺乏精细陶瓷、卫浴陶瓷或用于电子、医疗等行业的陶瓷。去年10月,陶企新明珠的整条智能卫浴生产线落户南庄,除了原在南庄的卫浴陶瓷生产外,新明珠将在台州的电子智能控制生产部分搬回南庄,截至目前已生产了近5000套智能卫浴产品。
本土企业家的回归也让其他企业看到了信心。去年,天安新材料、特种医疗导管、帕卡、沃德森等一批企业增资扩产。本月,广东道氏公司也在南庄拍得地块,将投资2.5亿元用于“陶瓷喷墨材料”技术的产业化。
“产业转型后,南庄腾出了土地、环境和发展的空间。如今,更多本土企业家看到了二次投资的机遇。”经历了这一过程的何永庆形容,南庄如同原子弹裂变,涌现的机会还将越来越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