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历史人物四---于仲文

家乡区县: 洛阳市洛阳市

于仲文(545—613年),字次武,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隋朝名将。 于仲文的祖父于谨为北魏、西魏、北周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父亲于寔为北周大左辅、燕国公。于仲文“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隋书·于仲文列传》),其父于寔见后,惊异地说:“此儿必兴吾宗矣”(《隋书·于仲文列传》)。九岁时于仲文曾在云阳宫见过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宇文泰问:“闻儿好读书,书有何事?”于仲文回答说:“资父事君,忠孝而已”(《隋书·于仲文列传》)。宇文泰闻后甚是惊叹。其后于仲文就学于博士李祥,读《周易》、《三礼》,略通大义。 长大后,于仲文“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当时号为名公子”(《隋书·于仲文列传》)。起家为赵王属下,寻迁安固太守。时遇任、杜两家各失一牛,后寻回一牛,两家皆认此牛。州郡对此久不能决。益州长史韩伯俊说:“于安固少聪察,可令决之。”于仲文说道:“此易解耳”(《隋书·于仲文列传》)。于是令两家各驱牛群至,然后将寻回的牛放开,结果牛走到向任氏家的牛群中。又暗中派人微伤此牛,结果任氏非常伤心,杜家却依然如故。于是于仲文诃诘杜氏,杜氏服罪而去。 当时始州刺史屈突尚是宇文护的党羽,因罪被下狱,但官吏因畏惧宇文护的权势,都不敢将其治罪。于仲文到后,不畏权势,将其治罪。蜀中百姓为此称赞他:“明断无双有于公,不避强御有次武”(《隋书·于仲文列传》)。不久,于仲文被征为御正下大夫,封延寿郡公,邑三千五百户。此后于仲文多次随军征战,累勋授仪同三司。周宣帝时,于仲文为东郡(治滑台,今河南滑县东旧城)太守。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赞病死。周静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杨坚-。杨坚为预防北周宗室生变,稳固其统治权力,以千金公主将嫁于突厥为辞,诏赵、陈、越、代、滕五王入朝;因尉迟迥(北周文帝宇文恭外甥)位望素重,恐有异图,遂以会葬宣帝为名,诏使其子尉迟惇召尉迟迥入朝;并以韦孝宽为相州总管赴邺取代尉迟迥。六月,尉迟迥恐杨坚专权对北周不利,公开起兵反对杨坚(参见杨坚平尉迟迥之战)。 七月,青州总管尉迟勤(尉迟迥弟之子)从尉迟迥反杨。尉迟迥所统相(治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卫(治朝歌,今河南淇县)、黎(治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沼(治广年,今河北永年东南)、贝(治武城,今河北清河西北)、赵(治广阿,今河北隆尧东)、冀(治信都,今河北冀县)

懒猪再之旅(2014-11-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