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历史人物六--- 贺若弼

家乡区县: 洛阳市洛阳市

贺若弼(544—607.8.27),字辅伯,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隋朝著名将领。 贺若弼出生在将门之家,其父贺若敦为北周将领,以武猛而闻名,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十月,贺若敦因口出怨言,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临死前,曾嘱咐贺若弼说:“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隋书·贺若弼列传》)。并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告诫他慎言。 贺若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有重名于当世”(《隋书·贺若弼列传》)。北周齐王宇文宪闻后,对他十分器重,用为记室。不久,封当亭县公,升小内史。 当时周武帝宇文邕当政,周武帝对太子要求又十分严格,太子由于太子德行不端,害怕父皇知情,于是矫情掩饰,所以,太子的过失周武帝一点也不知道。上柱国乌丸轨曾对贺若弼说:“太子必不克负荷”(《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二》)。贺若弼深以为然,劝乌丸轨告之武帝。乌丸轨便借机对武帝说:“太子非帝王器 ,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 。”武帝忙召问贺若弼,贺若弼知道太子的地位已不可动摇,且牢记父亲临终遗言,恐祸及其身,于是回答说:“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隋书·贺若弼列传》)。武帝听后默然不语。事后,乌丸轨指责贺若弼出卖了自己。贺若弼却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所以不敢轻议也”(《隋书·贺若弼列传》)。果然,后来太子继位,乌丸轨被诛杀,贺若弼却免受其祸。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贺若弼随上柱国、行军元帅韦孝宽攻陈淮南(泛指今淮河以南地区),克寿阳(今安徽寿县)等数十城,使长江以北土地皆入于北周。其中贺若弼的计谋居多,于是拜为寿州(今安徽省寿县)刺史,改封襄邑县公。 次年,杨坚为北周大丞相,总揽朝政,众心不服。相州总管尉迟迥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起兵造反(参见杨坚平尉迟迥之战)。杨坚怕贺若弼随之生变,急派亲信长孙平取而代之。

懒猪再之旅(2014-11-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