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辣胡辣汤

家乡区县: 咸阳市礼泉县

胡辣汤,又名糊辣汤,是中国北方早餐中常见的传统汤类名吃。由多种天然中草药按比例配制的汤料在加入胡椒和辣椒又用骨头汤做底料的胡辣汤,其特点是汤味浓郁、汤色靓丽、汤汁粘稠,香辣可口,十分适合配合其它早点进餐。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河南及河南周边省份都喜爱和知晓的小吃之一。
中文名胡辣汤
主要食材胡椒,辣椒,牛肉

口 味微辣
产 地河南
目录
1历史起源
2制作方法
3品尝方式
4营养价值
▪ 小麦面粉
▪ 粉皮
▪ 豆腐
▪ 菠菜
▪ 海带
5相关故事
6不同种类
▪ 逍遥镇胡辣汤
▪ 信阳胡辣汤
▪ 河南胡辣汤
▪ 北舞渡胡辣汤
▪ 回民胡辣汤
▪ 开封素胡辣汤
▪ 陕西胡辣汤
▪ 南阳胡辣汤
▪ 汝州胡辣汤
▪ 鲁山胡辣汤
▪ 周口胡辣汤
▪ 淮阳胡辣汤
▪ 驻马店胡辣汤
▪ 郧县胡辣汤
▪ 菏泽胡辣汤
7发展现状
1历史起源
编辑

对于胡辣汤的历史,说法较多。因为其主料胡椒自唐代才传入中国,故尽管民间有胡辣汤创于周代和曹魏的传说,其产生的上限不应早于唐。
胡椒是唐代才传入中国的。宋代一说就颇为可信,糊辣汤因是民间小食,典籍很少有涉及的,据专家考证,糊辣汤的祖宗应该是酸辣汤和肉粥,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宋代流传甚广来看,在食物里加入辛温香燥药物,估计是当时的社会潮流,因此糊辣汤在这两种食物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成的。取酸辣汤的醒酒、消食的功用,加入肉类恐怕是为了适应更多层次人众的口味和补气补虚,再辅以生姜、胡椒、八角、肉桂等调料辛香行气,舒肝醒脾。故此河南糊辣汤的主要口味是酸和辣。待到金元时期,中原动荡,长江以北的河山多沦于狄夷之手(此处为行文,对少数民族同胞没有偏见)。北宋定都开封,商品经济有了长足发展,而民间小吃也随之兴盛,花样百出。《太平和惠民剂局方》等当时流行的医药著作都认为,在食物里加入辛温香燥药物有益行气,故辛辣味食品颇为流行。一种结合了具有醒酒消食功效的酸辣汤的肉粥,成为胡辣汤的雏形。[1]
2制作方法
编辑

原料
胡辣汤料40克

胡椒20克
辣椒10克
熟羊(牛)肉400克
羊骨高汤3kg
面筋1.5kg
面粉300克粉条100克
调料
葱、姜、精盐、味精、酱油、香油等适量。
制作过程
1、在锅中放入适量水加入高汤放入胡辣汤料、胡椒、辣椒等,大火让其烧开。
2、待锅中水烧开后,放入羊肉、面筋。待羊肉、面筋熟后将适量面筋水倒入锅中,烧至汤汁变稠时,放入粉条、葱、精盐、味精、酱油,文火熬制5分钟即成。
3、起锅盛汤,依据个人口味放入适量香油、醋。
3品尝方式
编辑

一: 闻
就是汤端起先闻一下,有没有浓厚扑鼻的中草药和羊肉汤香味。
二: 看
观察一下碗里的面筋和羊肉比例搭配是否合适,汤的稀稠是否适中,汤的颜色是否熬制得通透!
三: 吃
汤汁粘稠、入口顺滑,羊肉、面筋有嚼头,胡辣味恰到好处。
四: 品
喝完汤后嘴里的余香和中草药的浓郁味道能保持多久(超过十分钟以上为佳品)。
4营养价值
编辑

小麦面粉

面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铁、磷、钾、镁等矿物质,有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
粉皮

粉皮主要营养成分为碳水化合物,还含有少量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具有柔润嫩滑、口感筋道等特点。
豆腐

豆腐及豆腐制品的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较高;豆腐内含植物雌激素,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不被氧化破坏,常食可减轻血管系统的破坏,预防骨质疏松、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是更年期妇女的保护神;丰富的大豆卵磷脂有益于神经、血管、大脑的发育生长;大豆蛋白能恰到好处地降低血脂,保护血管细胞,预防心血管疾病; 此外,豆腐对病后调养、减肥、细腻肌肤亦很有好处。
菠菜

菠菜含有大量的植物粗纤维,具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利于排便,且能促进胰腺分泌,帮助消化。对于痔疮、慢性胰腺炎、便秘、肛裂等病症有治疗作用;菠菜中所含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能维护正常视力和上皮细胞的健康,增加预防传染病的能力,促进儿童生长发育;菠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钙、磷及一定量的铁、维生素E等有益成分,能供给人体多种营养物质;其所含铁质,对缺铁性贫血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菠菜中所含微量元素物质,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进身体健康。大量食用菠菜,可降低中风的危险;菠菜提取物具有促进培养细胞增殖的作用,既抗衰老又能增强青春活力。中国民间以菠菜捣烂取汁,每周洗脸数次,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可清洁皮肤毛孔,减少皱纹及色素斑,保持皮肤光洁。
海带

海带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为海带中含有大量的碘,碘是甲状腺合成的主要物质,如果人体缺少碘,就会患“粗脖子病”,即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所以,海带是甲状腺机能低下者的最佳食品。海带中还含有大量的甘露醇,而甘露醇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可防治肾功能衰竭、老年性水肿、药物中毒等。甘露醇与碘、钾、烟酸等协同作用,对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慢性气管炎、慢性肝炎、贫血、水肿等疾病,都有较好的效果。
5相关故事
编辑

1.明朝嘉靖年间,阁老严嵩为了讨皇帝欢心,从一个高僧手中得到一付助寿延年的调味药献给皇帝,以烧汤饮之。该汤美味无穷,龙颜大喜,命名为“御汤”。明朝亡后,御厨赵纪携带此药逃至河南逍遥(今西华县逍遥镇),将此方传到了该地。该地人因此汤辣味俱全,遂改名为“胡辣汤”。
2.传说糊辣汤曾治好了明代著名清官于谦的伤风。“粉身碎骨浑不怕——于谦纪念馆”纪念文选记载:于谦做河南、山西两省巡抚,驻节开封。有一年他过生日时,正好在郑州视察,便按节俭惯例,找到了一家“胡记”饭铺,喝了一碗热辣辣的汤,度过了生辰。这别具风味的生日食品,使于谦深深地记住了它的佳美滋味。有一次,于谦出巡山西归来,路过郑州,由于路途劳顿,公务繁忙,染上伤风病了好几天,也不见好。一天晚上,于谦突然想起了“胡记”的汤,就派人去买。“胡记”的掌柜一听是尊敬的于巡抚要吃,就放足佐料,精心制作。于谦吃过之后出了一身大汗,第二天身轻体健,伤风竟不知不觉地痊愈了。于谦就封了白银十两,答谢胡掌柜的治病之恩,并建议该汤以胡姓命名,从此这个汤就变成了“胡辣汤”。
3.清朝以后,郑州卖胡辣汤的多了。但由于清朝是满人建立的,民间不敢多说“胡”字,汤看上去又呈糊状,“胡”“糊”同音,所以胡辣汤后来又改成了糊辣汤,并一直沿用至今。如今糊辣汤已经习惯地被称为胡辣汤,又美名曰:“宫廷御锦汤”。
6不同种类
编辑

逍遥镇胡辣汤

逍遥镇胡辣汤起源于明代,据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其影响颇为深远。在河南,一提起胡辣汤,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逍遥镇胡辣汤。逍遥胡辣汤已经成为河南胡辣汤的代表。
逍遥镇胡辣汤始于明朝嘉靖年间。当时,朝中阁老严嵩为了讨皇帝欢心,从一个高僧手中得到一付助寿延年的调味药秘方献给皇帝,以烧汤饮之。该秘方由三十余味天然中草药组成,御厨用该秘方熬制出的汤美味无穷,皇帝服用此汤后,精神焕发,龙颜大悦,命名为"御汤"。[2]
明朝亡后,御厨赵纪携带此药逃至逍遥(今西华县逍遥镇),受恩于逍遥镇高氏家族,将此方传授于逍遥镇高氏家族,成为高氏代代相传之秘宝,高氏人世代在逍遥镇经营胡辣汤。逍遥人因此汤辣味俱全,遂改名为"胡辣汤",俗称逍遥胡辣汤。
信阳胡辣汤

信阳市的胡辣汤味道独特,跟河南北方的胡辣汤有很大差异,
用料:
半肥半瘦猪肉 200G(两人份一人两碗量,下同)
盐 10-15g,同上
黑胡椒 10g,根据个人口味,重的可以多放
绿豆粉条 300g
粉芡 150g
鸡蛋 1-2个
红糖 5-10g
酱油 5-10ML
王守义十三香 适量
小细葱花 5根
大骨头汤 适量
姜粉 适量
1、肉切细条,加入盐,少量十三香,调匀,腌制10分钟入味后,加人粉芡、鸡蛋、适量水,粉芡和鸡蛋一起容易成疙瘩坨,要用手使劲捏拌匀,水不要太多,要保证肉和粉芡能成黏黏的一坨。
2、锅中加水至滚开,用手团直径3-5厘米的肉球下锅,至粉芡变略透明色后,用漏勺捞出,放入事前备好的凉水中冷却备用
3、锅中倒入事先准备的大骨头汤,闲肥腻的可放少量汤加水,喜欢清淡的,也可只用水,粉条要提前半个小时用开水发胀后沥干水后入锅煮,加入黑胡椒粉、花椒粉、红糖,姜粉或姜块,煮上5分钟,粉条和汤已经有点黏黏的就差不多了。
4、倒入粉酥肉,煮10-20分钟,酱油起锅前放入少许。
河南胡辣汤

一般做法
先将红薯粉条和切碎的肥猪肉放入铁锅里炖,同时加入花生仁、芋头、山药、金针、木耳、干姜、桂仔、面筋泡等。待八成熟后勾入适量精粉,注意搅拌。然后兑入配好的调料及花椒、胡椒、茴香、精盐和酱油,略加食糖少许,一锅色香味俱佳的胡辣汤就做成了(据说正宗的还要加药材,具体配料不得而知。)
河南肉丁胡辣汤
【原料】 (制30碗)熟羊肉1.6公斤,羊肉鲜汤10公斤,面粉1.5公斤,粉皮(或粉条)500克,海带100克,油炸豆腐150克,菠菜250克,胡椒粉15克,五香粉8克,鲜姜20克,盐10克,香醋500克,芝麻油150克。
【工艺】 分为原料加工、洗面筋、制汤三道工序。

(1)原料加工。熟羊肉切成小骰子丁(也可切片);粉皮泡软后切成丝;海带胀发后洗净切成丝,用开水煮熟淘去粘液,再用清水浸泡;油炸豆腐切成丝;菠菜拣去黄叶,削根,洗净切成约2厘米长的段;鲜姜洗净切成或剁成米粒状。
(2)洗面筋。将面粉放入盆内,用清水约1公斤调成软面团,用手蘸上水把面团揉上劲;饧几分钟,再揉上劲,然后兑入清水轻轻压揉,至面水呈稠状时换上清水再洗。如此反复几次,直到将面团中的粉汁全部洗出,再将面筋用手拢在一起取出,浸泡在清水盆内。
(3)制汤。锅内加水约5公斤,加入鲜羊肉汤,再依次放入粉皮丝、海带丝、油炸豆腐丝和盐,用大火烧沸,然后添些凉水使汤锅呈微沸状。将面筋拿起,双手抖成大薄片,慢慢地在盆内涮成面筋穗(大片的面筋用擀杖搅散)。锅内烧沸后,将洗面筋沉淀的面芡(将上面的清水沥去)搅成稀糊,徐徐勾入锅内,边勾边用擀杖搅动,待其稀稠均匀,放入五香粉、胡椒粉,搅匀,再撒入菠菜,汤烧开后即成。食用时淋入香醋、芝麻香油。[3]

梁沙沙(2014-11-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