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明朝洪武年间,齐河县晏城镇朱家楼有户人家,大员外的夫人郑氏年过花甲,为人正直,乐善好施。膝下一子名叫朱春登,待人诚实,娶妻赵锦堂,美貌出众,贤德温顺。二员外的夫人宋氏,尖酸刻薄,贪得无厌。膝下也有一子名叫朱春科,性情豪爽,处世公道。两个老员外相继去世后,家务就由春登执掌,春科凡事尽力帮助哥哥,一家人相处还好,一直没有分家。
这日,官府奉旨招兵去平定西施国黄龙之乱,春登、春科兄弟俩都在名册之上。一家人连夜安排家务。春登提仪由婶子当家,春科虽然反对,但见父母毫无谦让之意,只得作罢。兄弟俩急急打点行李、盘缠,离家上路。
送走春登、春科,宋氏于房中思谋如何趁机独吞全部家产。正巧,她娘家侄儿宋成因赌博输了本钱来借钱。姑侄二人定下毒计:宋成抄近路前去劫杀春登,事成之后,宋氏付给宋成白银三百两。
再说春登、春科贪赶路程,第二天暮色中行至一片密松林边,突然从林中窜出一个蒙面人,挥刀向春登砍来,春登慌乱中将手中包裹向歹徒砸去,恰其时,从歹徒窜来的松林里传来一阵猎枪声,歹徒顾不得杀人,抢了春登的行李仓皇而逃。兄弟二人只好到前面村庄投宿安歇。宋成回家,弄些鸡血涂到刀刃上,向宋氏谎称:朱春登已杀死,把尸体坠上石头扔进河里;春科被吓跑,一人从军去了。宋氏信以为真。被宋成骗去白银三百两。
当天,宋成传令辞掉羊倌,叫郑氏婆媳搬到祖坟旁边的羊圈里,白天放牧,黑夜看守,不得少了一只羊。就这样,婆媳二人忍声吞气,天天牧羊,吃野菜、草根度日。锦堂几次欲找婶子辩理,都被婆婆劝住。不觉一晃两年,还是没有春登音信。
这日宋氏拿着春登的行李来到羊圈,说:“捎了信来啦,春登死了!东西也捎回来了。”说着把行李扔到郑氏面前。婆媳听了如雷轰顶,昏了过去,醒来过后,抱头痛哭。宋氏板着脸说:“人都死了,哭管么事!常言说未嫁从父,既嫁从夫,春登死了,得听我儿朱春科的。这不,春科捎了信来,不忍看他嫂子守寡,令锦堂改嫁宋成。春登媳妇到家梳洗打扮一下,明天就可过门。要是不依,就离开朱家。”郑氏问听此言气得直打哆嗦,眼睁睁看着宋氏走了。再看儿媳妇,痴呆呆的抱着春登的行李,盯着坟前的双槐树像死人一般。郑氏赶紧含悲忍痛劝说媳妇,并在地上刨了一个坑,给春登造了一座衣冠冢。郑氏看着锦堂那痛不欲生的样子,说:“媳妇,我知道你的心思,你把心一横随春登去了,我一个人可怎么活哇!这不是你婶子一句话就把咱娘俩逼死了么?我不信春登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咱上西施国去找春登,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假若春登真死了,我也不活了。”娘儿俩拜别祖茔,相互搀扶着向西走去,开始了要饭讨食的流浪生活。孝顺的赵锦堂,尽心照顾着婆婆。向西走了不知多远,眼看婆婆一天天衰弱,只得找个破庙住了下来,苦度了十几年。
春登和春科,在十几年的戎马生涯中造就得文武兼优,都成了主帅左右的猛将,协肋主帅平息了黄龙之乱。皇帝赐御宴庆功,封朱春登为平西侯,其母郑氏为诰命夫人,朱春科为忠义大夫。并降旨兄弟二人衣锦还乡,祭祖耀宗。
http://www.wm23.cn/wang321 个人主页观点互顶
http://www.wutongzi.com/uc/68524521.html 互送梧桐子,
http://weibo.com/5291930630/profile?topnav=1&wvr=5 微博相互关注
http://blog.sina.com.cn/u/5291930630 博文互评,私聊有大礼相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