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定位
(一)总体定位
努力把宝坻打造成京津冀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金融服务、商贸物流、休闲旅游、会议会展、文化教育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基地,服务京津的绿色、生态、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
(二)产业定位
加快形成以新型工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龙头、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格局,重点打造现代制造业、商贸物流、旅游度假、文化教育和现代农业五大板块。
(三)城市定位
宝坻是京津唐城镇发展轴和市域西部城镇发展带交汇处的重要节点,要建设成为宜居、便利、管理和服务水平先进,高端产业、高级人才以及优质资源集聚的生态宜居之城。
(四)生态定位
巩固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先进区、卫生先进城和环保
模范城建设成果,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湿地和农业用地,构建全国领先的区域环境和生态保护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及消费方式,构建“蓝脉绿网”人居环境优美的生态格局。
四、发展目标
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到“十二五”末,全区经济实力和城市功能显著提升,民计民生水平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完善,城乡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努力把宝坻打造成京津冀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竞争力的城市之一和最具发展空间、增长潜力的新经济区域之一,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基本目标
——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7亿元,年均增长25%。财政收入达到140亿元,年均增长2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完成870亿元,年均增长30.5%,五年累计完成270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015年完成370亿元,年均增长28.7%,五年累计完成1200亿元以上。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力争跨入全市各区县前列。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全面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以上,服务业比重力争达到45%以上。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道路、绿化美化、供电、通信、供排水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及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公益设施进一步完善,基本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城市功能和形象得到全面提升,两个新城初具规模,小城镇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区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
——各项改革力度加大。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财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等其他领域改革,最大限度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对外吸引力明显增强,外经外贸和利用外资规模扩大、领域拓宽、水平提高。到2015年,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3.7亿美元,年均增长25%;实际利用内资额720亿元,年均增长35.1%;外贸出口额突破10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
——民计民生不断改善。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720元,年均增长1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80%以上和95%以上,弱势群体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五年新增就业岗位10.5万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9.8万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
——经济社会协调共进。实现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协调发展,年均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3‰和3‰以内,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6年以上,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9%以上,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4%以上,环境空气质量二级良好以上天数比重达到83%以上。
——城乡统筹加快发展。按照“工业强区、以工促农、以二带三、和谐共享”的工作原则,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抓紧编制完成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推进机制;建立和完善城乡教育、医疗、文化合理布局和均衡配置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城乡有效衔接、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及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基本形成以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就业、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为重点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