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特征
孝义市位于山西省腹地,晋中盆地西南隅,吕梁山脉中段东麓,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1°21′—111°56′,北纬36°56′30″—37°18′45″之间。东与介休市隔汾河相望,西与交口县、中阳县毗邻,南与灵石县接壤,北与汾阳市交界。全境东西长46千米,南北宽26.55千米,市境总面积945.8平方千米[2] ,市中心距山西省会太原市约120千米。[1] 地形地貌
孝义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731~1716米之间。薛颉岭最高,海拨1716米;最低海拨726.7米。汾河及其支流孝河、文峪河、下堡河、兑镇河、柱濮头河穿流市境。[1]
孝义地处山西台背斜和太原盆地的西南缘,吕梁山台背斜东翼,区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基本上呈西北、东南的单斜构造。孝义居于汾渭地堑地震带,迄今未息的新构造运动导致强烈的地震发生。该市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以上高烈度区。
整个地区因地质结构不同而分为西部的低中山区,中西部的丘陵和台塬区,以及东部的平原区。西部低中山区位于市境西北部,分布在南阳、杜村乡,其山地为石灰岩干石山区,属吕梁山脉,海拔1200—1400米,面积为147.6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5.61%。中西部丘陵区分布在南阳、杜村乡东部,西辛庄、阳泉曲、兑镇、下堡、高阳、驿马、柱濮、胜溪湖、下栅等乡镇、街道,海拔1000—1300米,面积约44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6.76%。中东部台塬区分布在下堡、兑镇、高阳、胜溪湖、下栅等乡镇、街道,面积为182.7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9.32%。东部平原区分布在高阳、下栅、大孝堡、振兴、梧桐、新义等乡镇、街道,区内地势平坦,平均海拔750米,由西向东缓慢倾斜,面积约17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8.31%。[11]
水文情况
孝义市境内的地表水多为河水,河谷水系发达,但多为季节性河道,均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有史料记载:“胜水一名孝河,源出狐岐山之麓,流经县西十五里至县东南入于汾。土京水一名西阳水,源出县西南一十五里,土京水合胜水入汾河。”“玉泉山在县西南七十里,下有泉如涑玉因名。通吉隰往来之路,其水引县南,灌南曹五楼诸村民田。”这些史料都是孝义水系发达、河流众多的有力佐证。主要河道由过境河和境内河组成。过境河有汾河、磁窑河、文峪河、虢义河;境内河有孝河、兑镇河、下堡河、柱濮河等。汾河是孝义市最大的过境河,流经孝义市与介休市交界处。孝河为境内主要河流,河流长度为56.5公里,流域面积约为460平方公里,由发源于西部山地的下堡河、兑镇河、柱濮河等支流汇流而成,由西向东基本横穿全境,在芦南村东南汇入文峪河。孝河多年平均地面水经流量为3491.2万立方米。
孝义境内地下水补给完全依靠自然降水的渗入。山区主要为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补给;丘陵区除大气降水补给外,还有河道渗漏补给和农灌回归补给及西北部山区的侧向径流补给;平原区地下水的来源以大气降水和山前侧向径流为主,其次为河道渗漏及农灌回归补给。
受区域构造的控制,地下水由山区向平原区排泄。山区地下水的排泄途径主要为河道排泄、采矿排水、地下水开采,其次为灰岩水的深层排泄;平原区地下水的排泄途径为开采、蒸发和侧向径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