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的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境内,为中国道教发祥地,道教正一派“祖庭”。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响。
早在东汉中叶,道教的创建人张道陵(第一代张天师)已在此肇 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山因此名”,相传当时有青龙白虎环绕于丹鼎之上,故命山之名为龙虎山。唐代以后,道教一直兴盛不衰,道教天师在这里承袭了63代,历1900年,先后建成十宫、八观、三十六道院。座落在上清镇的上清宫是我国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宫观之一,宫之西约一公里即著名的“嗣汉天师府”。这些宫、观、院多已不存,但规模宏大的上清宫部分建筑和历代天师起居之所的“嗣汉天师府”至今尚存。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文物最多的崖墓群,构成龙虎山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三绝”。
龙虎山特色
嗣汉天师府
嗣汉天师府简称“天师府”,是历代天师生活起居和传承道法的府邸。东汉末,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以后,其孙张鲁继承道统,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后归降朝廷,封爵拜官,五子皆为列侯,龙虎山统领江南道教,成为中国道教传播发展中心。
天师世家世代相袭,显赫一方,与孔子世家并受朝廷重视,故有“南张北孔”之说。鲁之第三子张盛不受封赏,携祖值的剑印经箓千里迢迢还居龙虎山。从此以后,代代相传,是为历代张天师,宋、元、明、清时均由朝廷多次拨巨款修葺天师府邸。
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授予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头衔,主领三山符箓,遂成为江南道教的领袖人物。天师府的规模亦愈来愈庞大,府邸背靠西华山,门临上清河,面对琵琶山,依山带水,气势宏伟。始建于宋代崇宁年间,元代迁建至此处,清初毁于兵火,乾隆年间重建为今日之规模。
龙虎山悬棺
在龙虎山仙水岩的百米绝壁上,却有着大片距今2600多年的春秋战国崖墓群。龙虎山崖墓下临深渊,地处绝壁,因此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产生了种种神话传说:有人说这洞里的东西,是神仙用金丝线吊上去的;也有人说这洞里装的是无字天书、金银财宝。直到20世纪70年代,一些崖墓洞口封门板风化后的掉落,人们才知道里面藏着的竟然是一具具棺木。这些棺木都被置放在峭壁上的天然洞穴里,而且都选择了朝阳的一面,因为从视觉上感觉像悬在空中,故人们把此棺木叫悬棺。它们的位置几乎都在悬崖峭壁之上,高低不等,远远看去大小不一,随着洞穴的变化而变化,形成奇特的景观。
龙虎山的风俗节庆
龙虎山节庆活动——道教文化节:10月18日 - 10月20日
道教文化节为龙虎山重要旅游节庆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集道教朝圣、旅游观光、经贸洽谈 、民俗采风于一体,是国内唯一以道教文化为主题的盛大旅游节日。
龙虎山道教文化节从十月十八日起至二十号结束,在这三天时间里,龙虎山会安排许多有地方 特色的节目,固定的一些活动包括:
龙虎山道教文化节开幕式(仙水岩、桃花洲)
龙虎山泸溪河竹筏漂流(泸溪河)
龙虎山上清古镇游(上清镇)
龙虎山道家养生保健游、龙虎山美食游(龙虎山庄)
龙虎山仙人城登山游、茶艺表演(仙人城)、龙虎山周易预测表演(仙人城兜率宫)
龙虎山仙水岩游园、剑舞、木兰扇表演、龙虎山婚俗表演、串堂锣鼓表演、民间竞技表演(桃花洲)
龙虎山悬棺吊装表演、龙虎山招商项目展示(仙水岩)
龙虎山道教文化科仪表演(天师府)
龙虎山物资交流大会(龙虎山镇)
我太粗笨,无法想到更好的语言把龙虎山的所有景色介绍出来,在梧桐子上介绍的景点也很有限。所以,如果你走,我不送;你来,风雨再大,我都会去接你,带你领略龙虎山的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